第二波魔球革命降臨 球員發展技術大躍進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魔球革命」是發生在 20 世紀末期、21 世紀初期的浪潮,主要精神在於運用實證和數據的剖析,改變大家評價球員、球團運籌帷幄的方式。魔球革命經過暢銷書《魔球》(Moneyball)的推波助瀾後,變成家喻戶曉的事件。不過魔球革命才發生不到 20 年的時間,美國職棒球界又有另一股創新發展的浪潮正悄悄席捲大聯盟各球團,其潛在效應和影響可能不亞於魔球當年的衝擊,因此有專家將這波新的進步浪潮稱之為「第二波魔球革命」。而第二波魔球革命所改變的領域不再是數據研究,而是「球員養成與發展」(player development)。

過去球隊在球員養成與發展領域的作法,大多仰賴教練以往打球的經驗與所見所聞,幾乎鮮少使用科學化的方式思考如何讓球員的技術進步。不過來到近 20 年,隨著錄影技術的普及、棒球追蹤技術的提升、硬體設施的進化,各球隊能從球員身上採集到的技術性數據和資料愈來愈多,舉凡投手投球的球速、擺臂的角度、跨步的距離、投球的轉速、打者的擊球初速、擊球仰角、揮棒軌跡、防守球員的跑動、反應時間、接殺機率等等,這些新的大量資料讓球隊能夠以客觀且科學的手段通透了解選手的生理機制、技術強度,並能因此做出更好的技術建議。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當球團能透過科學化手段提升選手的技術,得到的結果就是,原本被球探推估幾乎沒有大聯盟潛力、或是發展上遇到瓶頸的球員,紛紛突破困境,打出令人意外的優異成績,造就許多無名的棒球英雄。舉例來說,由總管 Jeff Luhnow 為首的太空人經營團隊,過去 5 年來就改寫許多球員的生涯,像是 Charlie Morton、Collin McHugh、Gerrit Cole、Justin Verlander 等球員,就都有受惠於太空人強大的數據和創新發展團隊;紅襪強打 J.D. Martinez 也因為私人教練給予的科學化技術指導,使得打擊成績大躍進。

事實上,第二波魔球革命的起源,跟第一波魔球革命一樣,都來自於民間。Driveline Baseball 是美國一家獨立運作的球員養成研究機構,由前高中棒球隊教練 Kyle Bobby 創辦,這個機構的成立就是希望能運用科技、資料、數據,直接而有感地幫助球員設計客製化的訓練課程、技術改進目標,促使球員精進能力與場上成績。Bobby 一直以來的信念就是,數據跟資料能使棒球員的每一個技術環節都進一步提升、改進。















(照片取自 Getty Image)

另一個理念跟運作方式類似 Driveline Baseball 的機構,是 Craig Wallenbrock 的棒球訓練中心。Wallenbrock 的專長在於調整打者的揮棒機制,提升打者的打擊技術和成績,他的得意門生就包含 J.D. Martinez 和水手主砲 Mitch Haniger。這些受惠於 Wallenbrock 棒球訓練中心的打者都認為,他們之所以能夠有所進步,不只因為 Wallenbrock 的訓練機構有好的技術資料採集,更重要的是訓練機構的專業人員會依據每個球員不同的先天條件、打擊特性,客製化改善目標和訓練課程。

當這些訓練機構調教出來的球員獲得巨大成功,好的口碑自然會傳千里。近年大聯盟球團眼見現行勞資協議讓傳統「花錢投資球員提高戰績」的模式愈來愈難實行,乾脆把部分的錢轉移到沒有任何花費限制的「球員養成與發展」上,企圖在這個領域奪得先機,以創新的方式創造較佳的成果和效益,而他們最先找到的顧問人才,或是挖角的對象,就是從像 Driveline Baseball 或是 Wallenbrock 訓練中心出身的專業人員。這樣的趨勢,也打破了以前大聯盟球隊養成大多由前球員、傳統棒球人所把持的情況。



此外,擅長教學和引導球員開發潛能的大學棒球教練,近年也有不少人受到大聯盟球團的青睞,投身職業棒球教練界。這種現象都是在第二波魔球革命開啟後,才比較多見。

跟第一波魔球革命一樣,大聯盟各隊在採納第二波魔球革命新趨勢的速度各有不同,有的球隊早已投入大量資源在建設追蹤系統、提升分析團隊陣容和球員發展的人才,像太空人、洋基、道奇、光芒等。而有些球隊在球員養成和發展上的投資就相對較低,像白襪、大都會、金鶯。

據運動網站《The Athletic》棒球專家 Eno Sarris 的評估,大聯盟裡投資球員養成與發展最多的球隊,可能比那些投資最少的球隊花超過 10 倍的資金和資源。由此可見,接下來幾年,這樣的落差應該很快會反映在實質戰力和戰績上,投資較多的球隊很有可能會佔顯著的上風。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這幾年我們看到太空人、洋基等球隊,雖然因為近年戰績提升、已經有一陣子沒有非常好的選秀籤位,但他們還是能不斷穩定培養出大批優質的年輕小聯盟球員,無論自用還是作為交易籌碼都很有價值,讓大聯盟隊伍能一直保持高度競爭力,而這樣的優勢正是提早投入第二波魔球革命浪潮所帶給他們的好處。

隨著愈來愈多大聯盟球隊因為投入球員養成與發展、高階數據與資料分析團隊、高科技硬體設備而獲得巨大成功,愈來愈多球隊也開始跟進,而且花錢毫不手軟。過去 15 年,大聯盟技術面的走向與發展幾乎跟數據研究的進展脫不了干係,而接下來 10 年,大聯盟的趨勢脈動則將跟高科技追蹤技術、球員養成與發展一起連動。

(撰文:李秉昇)

原文刊登於 FOX 體育台官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