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盟小百科】勝場貢獻值(Wins Above Replacement,WAR)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勝場貢獻值」或稱「WAR值」(Wins Above Replacement, WAR),是棒球界用來了解一名球員「整體價值」的數據,所顯示的數值為,「理論上」一名球員能比一般替補級球員為其球隊多帶來多少勝場。WAR值的基本概念是,一名球員他的價值,比一般能替補該位置的球員高出多少。至於所謂的「替補級球員」,就是指球隊可以用最低成本、隨時取得的球員。WAR值最早由棒球界體制外的賽伯計量學社群所研發出來,但如今已是被大聯盟和運動數據公司Elias Sport Beareau認證的數據。

個人WAR值的計算,取材自球員在場上各個面向的表現與進階數據。野手的話,打擊、跑壘、防守等三個面向都會納入考量。投手方面,就以投球內容為主要的考量,若有上場打擊過,投手也會有擔任野手角色的WAR值。WAR值會把選手的守備位置價值高低也考量進去,例如平均打擊成績較差、防守負擔較重的捕手守位,會有較高的價值,而平均打擊成績較好、防守負擔較低的一壘守位,價值就會比較低一些。

一般來說,單季WAR值的數值脈絡如下:0為替補、板凳球員的水準,2左右為聯盟平均,4左右稱得上是明星級,超過4以上則有機會挑戰年度MVP。由於此數據經球場和年代等不同環境的數據校正,因此一個球員的WAR值能被拿來跟在不同球場比賽、不同時期的球員作相互比較。此外,生涯累積WAR值若超過60,就很有機會入選名人堂。

在美國棒球界,WAR值的算法沒有唯一標準,有開發出WAR值得數據網站、棒球媒體,都會依據自己的偏好和價值認定,來決定各自版本WAR值的算法。

目前在美國棒球界常用的WAR值,主要來自3個來源:「Baseball Reference」網站、「Fangraphs」網站、「棒球指南」(Baseball Prospectus)網站。不同版本的WAR值因運算方式和採納的數據不同,會有呈現數值上的差異,舉例來說,「Baseball Reference」的投手WAR值,主要考量點為投手控制失分的表現和投球量,此外,投手身後隊友的防守素質亦會被納入考量;「Fangraphs」的投手WAR值,則是以投手獨立防禦率(FIP)為主要運算基準。

值得注意的是,WAR值會隨著時間一直不斷做數據的校正,因此其數值是變動的,已經退休的球員,經過一段時間,其WAR值可能會跟他退休的當下有所不同。

近年來,WAR值已經從原本只有數據派人士會引用的進階數據,變成美國職棒球界最常出現的數據之一。由於WAR值能快速提供一名球員整體價值高低的速寫概念,也能作為運算球員合約價值和划算程度的重要依據,因此逐漸受到媒體的重視和更頻繁地使用。

以下是3個主要WAR值數據提供者的WAR值排行榜:

去年,3家WAR值排行榜的第一名分別是:

  • Baseball Reference:Cody Bellinger(9.1)
  • Fangraphs:Mike Trout(8.6)
  • 棒球指南:Mike Trout(8.9)

至於棒球史上WAR值最高的球員,則分別是:

  • Baseball Reference:Babe Ruth(182.5)
  • Fangraphs:Babe Ruth(180.8)
  • 棒球指南:Barry Bonds(163.5)


(撰文:李秉昇)

原文刊登於 FOX 體育台官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