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9的文章

不再倚賴全壘打 大都會新打擊哲學奏效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紐約大都會 30 日稍早以 11:8 擊敗同區勁旅華盛頓國民,其中處處可看到他們在關鍵時刻良好的打擊發揮,總計他們在 17 個得點圈有人的打數中,擊出 7 支安打,得點圈打擊率高達.418。根據大聯盟官網記者 Anthony DimComo 的報導,大都會打線的有效串連,跟他們今年更換新總教練、貫徹全新的打擊哲學有很大的關係。 不管是新同學 J.D. Davis 在 8 局上滿壘時的反方向適時安打,還是一壘新秀 Peter Alonso 在第 1 局面對國民向左的守備佈陣時,敲出的右外野小飛球安打,都是大都會有效執行他們今年新打擊思維的成果。

大聯盟開幕賽數據告訴我們的 7 件事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大聯盟才開打不過 3 天,許多球隊才剛打完本賽季第 2 場比賽,照理來說,絕大多數的場上成績和傳統數據都只是極小的樣本,能告訴我們的事情並不多。不過拜大聯盟 2015 年全面啟用的追蹤科技 Statcast 所賜,我們得以量化選手的擊球力量、傳球臂力、跑壘速度等以前難以具體用客觀數據描述的技術項目,而這些項目通常不需要太大的樣本就可以呈現選手的實力,因此即便是 1、2 場比賽的數據也頗具參考價值。 大聯盟官網的權威數據作家 Mike Petriello 就在 30 日刊出文章,以 Statcast 數據和其他大聯盟重要趨勢為主的角度出發,挑出 7 個值得注意的大聯盟開季球員表現、趨勢和事件。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2019 大聯盟春訓採訪文章匯集(共 21 篇)

圖片
感謝 TSNA專業體育新聞團隊 的卓老闆提供機會,還有好友 Adam Wang 的一路幫忙,讓我連續 2 年都能走訪大聯盟各隊的春訓基地跟球場。這段期間看到很多新鮮的東西,也認識了不少新朋友,利用機會寫了 21 篇文章。如果你對大聯盟、棒球、春訓、棒球人物等相關主題有興趣,希望你也會喜歡我想分享的內容。 我在 TSNA 的文章列表: http://www.tsna.com.tw/tw/news/index.php?writer=57 太空人的投手明日之星:Whitley、Bukauskas http://www.tsna.com.tw/tw/news/show.php?c=2&num=25953 Sean Doolittle—剛猛速球背後的樂善好義 http://www.tsna.com.tw/tw/news/show.php?num=25907&writer=57 紅雀綁Goldschmidt背後的如意算盤 http://www.tsna.com.tw/tw/news/show.php?num=25872&writer=57 沒被史上最爛處女秀擊垮 Mayers新球季受看好 http://www.tsna.com.tw/tw/news/show.php?num=25847&page=2&writer=57 魔鬼藏在細節裡:兩名重砲手的生涯分歧點 http://www.tsna.com.tw/tw/news/show.php?num=25824&page=2&writer=57 大聯盟球員之所以能成為大聯盟球員 http://www.tsna.com.tw/tw/news/show.php?num=25801&page=2&writer=57 偷好球與抓盜壘的取捨 大聯盟球團捕手養成哲學差異 http://www.tsna.com.tw/tw/news/show.php?num=25787&page=1&writer=57 旅美採訪觀察:讓你掌握一切資訊的大聯盟媒體室 http://www.tsna.com.tw/tw/news/show.php?num=25770&page=1&w

非典型分析人才席捲大聯盟 扮演關鍵溝通橋樑

圖片
許多美職球迷在查找球員的進階數據資料時,第一個會想到的網站往往是創站已經逾10年的知名棒球數據網站《Fangraphs》(FG)。但當大家運用FG查找數據或閱讀該站分析文章時,或許沒注意到的是,過去兩年,有三名原本長期在FG旗下的重要員工已經被大聯盟球隊挖角,離開了該網站,而這三名員工離職前的職位,都是FG文字內容的作家與編輯。在棒球網站寫文章、發佈稿件,最終竟然也能受到職業球團的青睞,被挖走成為球團員工?這乍聽之下夢幻得有點不太真實的發展,卻真真實實發生在近兩年的美國職棒,也反映出大聯盟最新的用人哲學和組織部署方式。 事實上,美國職棒球團延攬來自外部棒球媒體的專家,擔任球隊內部的員工,早已行之有年,只是以前他們大多是從另一家歷史更悠久的專業棒球媒體《Baseball Prospectus》(BP)挖掘擁有「統計學理」、「資料庫建置」或「球探技術」的專業人士,比較少徵求以「寫作」、「論理」、「數據解讀」為主要專長的棒球作家。除了已經為太空人效力多年、去年轉隊到勇士的數據專家法斯特(Mike Fast),以及現任太空人總管特助、管理球探相關工作的戈斯丁(Kevin Goldstein)是最經典的例子,最近服務該網站多年的數據大師卡洛頓(Russell Carleton)也被大都會請走。 但過去兩年,先是教士隊於2017年底聘走FG的元老作家卡麥隆(Dave Cameron),接著是藍鳥隊在去年11月底挖角FG的總編輯西斯圖力(Carson Cistulli),最近則是2月中光芒延攬FG的多產作家蘇利文(Jeff Sullivan)。這三個人既不是傳統的棒球人(蘇利文學生時期當過投手,但只投到高中),沒當過教練,更不是球探或是精通程式設計、統計理論的技術專才,而都只是從撰寫棒球部落格起家的棒球寫手。他們的專業在於找到棒球世界裡值得被回答及探討的問題、議題,並在吸收大量業界資訊、數據資料後,以相當直觀而有效率的切入點,帶領讀者了解議題的始末,再用一般棒球迷都能通曉的表達手法,分析解答他們所發掘的問題。 有別於上一代被職業球團挖角的BP數據或球探專家,像卡麥隆、西斯圖力、蘇利文這種寫作和論理出身的人才進職業球團,不是要建置獨家的資料庫、撰寫高深的數據程式,而主要是幫助球隊數據分析部門「找對研究主題」、「問對的問題」,同時發揮他們在表達能力上的專長,將後勤團隊的研究結

春訓數據反映例行賽大趨勢 並非毫無用處

圖片
我們都知道大聯盟球員在春訓的成績不代表他在例行賽的表現,球隊在春訓的戰績也無法反映他們在正規賽季的實質發揮,因為春訓比賽只有表演、訓練性質,所有成績與數據皆不列入正式統計,但難道春訓賽事積累的數據和資訊,就連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根據過往經驗,春訓許多「聯盟整體數據」頗具參考價值,能大致反映接下來例行賽會發生的大趨勢和數據走向。只要我們不單純看單一球員或單一球隊的數據和成績,放大視野到「全聯盟」的整體數據,就可以得到能預測例行賽數據的資訊。 舉例來說,春訓數據就曾預測了大聯盟過去12年來例行賽三振率和保送率的變化。從圖表中可以看到,大聯盟例行賽的保送率從2006年上升,2009年後下降,然後又在2015年回升,這樣的走勢變化跟春訓整體的數據相當類似。 同理,三振率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過去12年來,大聯盟春訓的三振率逐年快速增加,而接下來的例行賽三振率也遵循著春訓整體數據的呈現,不斷上揚。雖然春訓和例行賽的實際比率數字略有不同,但上揚和下跌的變化方向、還有變化幅度,都十分接近。 除了三振率和保送率,大聯盟春訓數據也準確預測了大聯盟近五年全壘打率大幅上升的趨勢。從圖表中可以看到,大聯盟春訓和例行賽的全壘打率走勢,都在2014年掉到低點,然後於2015年開始快速劇增,並在2017年達到最高峰。去年例行賽的全壘打率雖微幅下滑,但仍然維持在相當高的比例。 在上升中的三振率、保送率和全壘打率之外,還有哪些近年大聯盟例行賽的整體趨勢是從春訓數據就能看出端倪的呢?從以下滾地球出局跟飛球出局比的折線圖,可以發現春訓數據在過去三年的例行賽開打前就已經透露飛球數量將增加的訊息。從2006年起,大聯盟例行賽的滾地球出局跟飛球出局比不斷上升,代表滾地球數量提高,但2015年之後,飛球數量乘著近年打者拉高仰角的打擊潮流而增加,使得滾地球出局跟飛球出局比急轉彎,逐年下降。 此外,春訓數據也大致預測了近年快速衰退的犧牲觸擊率和逐漸上升的觸身球率。犧牲觸擊率的下滑就不必贅述了,過去10年各隊都知道觸擊帶來的出局數損失,多於推進跑者一個壘包所帶來的效益,因此使用數量逐年減少;而觸身球率的逐年上升就十分有趣,不僅例行賽的觸身球數量慢慢增加,就連春訓數據也預示了這樣的發展,至於原因可說是眾說紛紜,還沒有定論,有一說是因為近年來大聯盟

傷勢多+球威顯著退步 克蕭恐不再是前10強投手

圖片
克蕭 (Clayton Kershaw)是 道奇 今年表定的開幕戰先發投手,已經連九年獲得如此榮耀,然而過去三年因為肩傷和背傷而從沒投滿一整季的他,來到今年春訓又再次受阻,不僅開幕戰先發的任務有可能變卦,他日後的投球表現和生涯後半段的前景都開始受到不少質疑。從克蕭去年的成績來看,他已不再聯盟裡前五強的投手,倘若接下來他的身體難以保持長期健康、球威持續下滑,他將有可能步入洋基老將沙巴西亞(CC Sabathia)、水手昔日王牌赫南德茲(Felix Hernandez)、紅雀名將韋恩萊特(Adam Wainwright)等人的後塵,失去他在大家心目中「頂級投手」的印象跟定位。 克蕭從上週起練投時就感覺左臂狀況不佳,後來被診斷出有發炎狀況,本週稍早不適感依舊,因此總教練羅伯茲(Dave Roberts)決定給他更多的休息時間,同時持續用傳接球練習來測試其手臂狀態。目前道奇沒有為克蕭安排核磁共振的詳細檢查,僅用藥物去減緩其左臂發炎情形。如果克蕭近年的傷痛史沒有那麼豐富,那春訓之初的一點挫折其實並不會吸引到太多注意,也不會引發眾人的擔憂。不過現在的克蕭早已不復他生涯初期耐投且投球數據無人能高攀的絕佳狀態,任何身體不適和訓練挫折都會遭到放大檢視與分析解讀。 即將滿31歲的克蕭,去年球季結束時原本有機會成為自由球員,但由於他對道奇的意義非常非凡,加上他上個賽季的數據仍超出聯盟平均水準很多,所以道奇仍然以一張三年9300萬美金的新約將他留下來。即便如此,假設克蕭去年拒絕了上一張合約的球員選擇權後,沒有跟道奇續約,反而直接挑戰自由球員市場,執意要加入非道奇的球隊,他有非常高的可能性沒辦法爭取到比現有合約更好的長度及條件。 克蕭的市場行情跟看好度之所以大大減少,首要原因當然是從文章一開始就一直提到的受傷問題。受傷風險毫無疑問會影響球員的身價和未來性,而棒球選手的受傷風險是高是低,一個很容易參考的指標就是他過去的傷病史。過去受傷次數愈多的球員,未來受傷的機率也會隨之增加。克蕭生涯前期不是沒有受傷,但都是輕微的小傷,並沒有讓他錯過太多出賽。不過從2014年後,克蕭的下背部、臀部、左肩接連出現狀況,受傷頻率大幅提高,致使他在近三個球季平均每季只能繳出比160局多一點的工作量,相比於生涯前期動輒230局的投球局數,銳減明顯,而大量的傷勢,也提高了他未來再次躺進傷兵名單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