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盟小百科】防守佈陣(Shift)
(照片取自 Getty Image)
近10年,隨著進階棒球數據的發展,以及Statcast等追蹤科技的導入,大聯盟球界的防守佈陣(Shift)愈來愈常見。
根據大聯盟官網定義,「防守佈陣」是依據場上情況、安排守備員至「非傳統」防守位置的策略。其中又細分為「外野」防守佈陣和「內野」防守佈陣。
以2017年為例,左打者有22.1%的打席,都在面臨對方擺出防守佈陣的情況下進行;右打者則為5.2%。左右打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的落差,主要是因為比較多左打者會採取強拉式打法,且一壘在內野的右邊,內野手要兼顧一壘的防守和對右打者的移防(通常是往左邊移防),比較困難。
內野
首先來看內野。目前,依據Statcast的資料,大聯盟將內野的防守策略分為三個類別。
- 標準(非防守佈陣)
- 至少三名內野手在二壘一側的防守佈陣(極端防守佈陣)
- 戰術型防守佈陣(戰術防守佈陣)
標準內野防守站位
標準內野防守站位在數據統計上,就不是「防守佈陣」。2017年,大聯盟將近73%的球在投出時,野手是採標準內野防守站位。
標準內野防守站位的定義是:在非特殊情境下(第一局到第八局,壘上無人時)、70%到90%的防守機會中,一般野手所在的站位。以下用角度數據來呈現(負45度為三壘邊線,0度為朝二壘和中外野正中間筆直的方向,正45度則為一壘邊線):
對左打者的標準站位範圍
- 一壘手:距離本壘85到130英尺;角度介在31到42度間
- 二壘手:距離本壘130到160英尺;角度介在9到31度間
- 游擊手:距離本壘130到160英尺;角度介在-18到0度間
- 三壘手:距離本壘80到130英尺;角度介在-37到-17度間
對右打者的標準站位範圍
- 一壘手:距離本壘85到130英尺;角度介在23到38度間
- 二壘手:距離本壘130到160英尺;角度介在0到18度間
- 游擊手:距離本壘130到160英尺;角度介在-8到-28度間
- 三壘手:距離本壘80到130英尺;角度介在-42到-30度間
至少三名內野手在二壘一側的防守佈陣(極端防守佈陣)
簡單來說,二壘的一側出現至少三名內野手時,這種防守擺設即會被歸為「極端防守佈陣」,算是最常見的防守佈陣型態。2017年,大聯盟有12.3%的球在被投出時,內野出現此種防守佈陣。在所有被打進場內的球中,有11.4%遭遇的內野佈陣型態,是極端防守佈陣。
戰術型防守佈陣(戰術防守佈陣)
內野的戰術防守佈陣,就是所有非「標準內野防守」、非「極端防守佈陣」的內野佈陣。舉例來說,如果二壘兩側各還是有兩名球員,但二壘手的站位移到非常靠近二壘或是一壘,這種就算是戰術防守佈陣。
2017年,有7.5%的球被投出時,場上的防守型態是戰術防守佈陣。在所有防守佈陣中,戰術防守佈陣的型態佔比為30.4%。
以下這個影片裡面的內容,就是典型的戰術型防守佈陣,游擊手和二壘手的站位都不在標準位置,但他們也都維持在二壘的兩側,球被打出去前,都沒有跨到另一邊。
外野
再來看外野,外野的防守策略分為四個類別。
- 標準(非防守佈陣)
- 至少三名外野手在二壘一側的防守佈陣
- 四人外野的佈陣
- 戰術型防守佈陣
標準外野防守站位
標準防守站位的範圍。左圖為面對右打者,右圖為面對左打者(取自大聯盟官網)。
標準站位範圍
- 左外野手:距離本壘到260到320英尺;角度介在9到31度間
- 中外野手:距離本壘280到350英尺;角度介在-8到7度間
- 右外野手:距離本壘260到320英尺;角度介在21到33度間
至少三名外野手在二壘一側的防守佈陣
顧名思義,無須多做定義上的解釋。此種防守佈陣非常罕見,2017年唯一發生的一次,是響尾蛇對DJ LeMahieu所擺出的。
四人外野的佈陣
「內野手站得多後面,就可以被視為外野手」是一個大哉問。大聯盟數據專家給出的定義為,只要內野手站超過距離本壘板220英尺,就是第四外野手。四人外野佈陣也不常見,可是近幾年出現頻率有所增加。
戰術型防守佈陣
跟內野防守佈陣一樣,外野的「戰術型防守佈陣」,就是指那些剩下還沒有被歸類的外野防守佈陣。2017年有7%的球在被投出時,場上的外野佈陣屬於「戰術防守佈陣」。
(撰文:李秉昇)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