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盟小百科】球場因素(Ballpark Factor)
如此特色形成一個獨特的現象:不同球場的規格和環境,會造成球隊得分難易度的差異。舉例來說,高海拔、空氣稀薄、外野幅員遼闊的落磯主場Coors Field,就很適合全壘打和長打的生成。
因此,「球場因素」(Ballpark Factor)數據應運而生,它能顯示每一座球場的環境,是否對投手有利,還是對打者有利;更有利於得分,還是會抑制得分;是否更容易產出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全壘打等數據,還是較不容易。(球場因素的概念,常被應用在標準化數據上,如OPS+、ERA+等。)
根據大聯盟官網,最基礎的球場因素算法,就是用A隊跟其對手在主場賽事的得分,除以A隊跟其對手在其他所有客場賽事的得分。簡單舉例,2018年,落磯跟對手在主場Coors Field共得到849分,而他們在客場跟對手的總得分則是676分。849除以676(=1.271),就是Coors Field在「得分」這個項目上的球場因素。
此算法可套用在其他打擊數據上,包含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全壘打等等。
球場因素的數字如果超過1,就代表比較容易出現某數據;反之,低於1的話,就表示比較不容易出現某數據。以得分為例,Coors Field在得分項目上達到1.271的球場因素,透露它的環境易於產生高得分。
球場因素能夠讓數據使用者判定,某一座球場究竟是所謂的「投手球場」還是「打者球場」。此數據基本上不受球員和球隊能力素質的影響,因為它考量的不只是一支球隊在某主場的表現,還包含其他所有在該球場打球的來訪隊伍。
值得注意的是,球場因素會隨著每年天候不同和球隊調整球場規格、環境條件而有所改變。比如響尾蛇隊,他們在2018年起於主場Chase Field啟用加濕器,結果Chase Field的「得分」球場因素立刻從2017年的1.202,下修到2018年的1.057(環境濕度增加,會減少飛球的飛行距離)。
2019年,大聯盟30座球場的「得分」球場因素如下:
(撰文:李秉昇)
原文刊登於 FOX 體育台官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