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盟小百科】球場因素(Ballpark Factor)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棒球與其他大多數球類運動都不一樣的一大特色是:每個球場的規格和大小都不太一樣。雖然大聯盟規則中有明定棒球球場的規格,但那不過是基本的大原則,只要球隊在設計球場時不違反最低全壘打牆距離的底線,就能自由調配外野和界外區域的大小和形狀。

如此特色形成一個獨特的現象:不同球場的規格和環境,會造成球隊得分難易度的差異。舉例來說,高海拔、空氣稀薄、外野幅員遼闊的落磯主場Coors Field,就很適合全壘打和長打的生成。

因此,「球場因素」(Ballpark Factor)數據應運而生,它能顯示每一座球場的環境,是否對投手有利,還是對打者有利;更有利於得分,還是會抑制得分;是否更容易產出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全壘打等數據,還是較不容易。(球場因素的概念,常被應用在標準化數據上,如OPS+ERA+等。)

根據大聯盟官網,最基礎的球場因素算法,就是用A隊跟其對手在主場賽事的得分,除以A隊跟其對手在其他所有客場賽事的得分。簡單舉例,2018年,落磯跟對手在主場Coors Field共得到849分,而他們在客場跟對手的總得分則是676分。849除以676(=1.271),就是Coors Field在「得分」這個項目上的球場因素。

此算法可套用在其他打擊數據上,包含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全壘打等等。

球場因素的數字如果超過1,就代表比較容易出現某數據;反之,低於1的話,就表示比較不容易出現某數據。以得分為例,Coors Field在得分項目上達到1.271的球場因素,透露它的環境易於產生高得分。

球場因素能夠讓數據使用者判定,某一座球場究竟是所謂的「投手球場」還是「打者球場」。此數據基本上不受球員和球隊能力素質的影響,因為它考量的不只是一支球隊在某主場的表現,還包含其他所有在該球場打球的來訪隊伍。

值得注意的是,球場因素會隨著每年天候不同和球隊調整球場規格、環境條件而有所改變。比如響尾蛇隊,他們在2018年起於主場Chase Field啟用加濕器,結果Chase Field的「得分」球場因素立刻從2017年的1.202,下修到2018年的1.057(環境濕度增加,會減少飛球的飛行距離)。


2019年,大聯盟30座球場的「得分」球場因素如下:

排名

球場

球場因素

1

Coors Field(落磯)

1.394

2

Globe Life Park(遊騎兵)

1.245

3

Comerica Park(老虎)

1.107

4

Nationals Park(國民)

1.101

5

Camden Yards(金鶯)

1.088

Marlins Park(馬林魚)

1.087

7

Minute Maid Park(太空人)

1.083

8

Kauffman Stadium(皇家)

1.074

9

Fenway Park(紅襪)

1.063

10 

Citizens Bak Park(費城人)

1.047

11

Great American Ballpark(紅人)

1.038

12

Rogers Centre(藍鳥)

1.031

13

Angel Stadium(天使)

1.018

14

PNC Park(海盜)

1.004

15

Truist Park(勇士)

1.003

16

Chase Field(響尾蛇)

0.977

17

Miller Park(釀酒人)

0.976

18

Target Field(雙城)

0.975

19

Progressive Field(印地安人)

0.972

20

Guaranteed Rate Field(白襪)

0.966

21

T-Mobile Park(水手)

0.952

22

Wrigley Field(小熊)

0.931

23

Busch Stadium(紅雀)

0.917

24

Dodger Stadium(道奇)

0.905

25

Tropicana Field(光芒)

0.895

26

Citi Field(大都會)

0.891

27

Oakland Coliseum(運動家) 

0.887

28

Petco Park(教士)

0.860

29

Yankee Stadium(洋基)

0.816

30

Oracle Park(巨人)

0.798


(撰文:李秉昇)

原文刊登於 FOX 體育台官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