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盟小百科】捕手偷好球(Catcher Framing)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大約在10年前,職業棒球圈外的數據專家,發現了捕手藉由手腕和手套的細微動作,幫投手爭取邊邊角角好球判決的能力,長期來下,對球隊的勝負和戰力影響頗大,而且能大大左右捕手品質的優劣。捕手這種創造不同視覺效果、進一步「欺瞞」或「誤導」主審、使主審把邊邊角角的球判成好球的能力,被稱作「偷好球」(Catcher Framing)。
捕手能不能偷到好球,對一個打席的影響甚巨。以2019年為例,大聯盟打者在0好1壞的球數之後,平均攻擊指數為0.858;反之,假如是1好0壞的球數之後,平均攻擊指數就只有0.631。因此,捕手偷好球能力,成為近10年來評價捕手優劣的重點項目。(若未來大聯盟全面導入機器好球帶,捕手偷好球的技藝就會淪為無用,因為再厲害的偷好球大師都騙不過機器。)
多年來,美國棒球媒體「棒球指南」(Baseball Prospectus)在捕手偷好球上所開發出的數據,一直是業界的權威。不過本文要介紹的是比較近期,由Statcast所推出的捕手偷好球系列數據。
Statcast的偷好球數據,主要是基於「好球帶邊緣區域」的好壞球表現。所謂的「好球帶邊緣區域」,即好球帶內外各一顆球的空間。
綠線為好球帶範圍。「Shadow」區域即為「好球帶邊緣區域」(圖片取自Twitter)。
在Statcast系統裡的「捕手偷好球」技術排行榜裡,有兩個主要的重要項目:
- 邊緣地帶好球率(strike rate):捕手接「好球帶邊緣區域」的球時,有多少比例能成為好球。2019年,教士捕手Austin Hedges的邊緣地帶好球率達到54.1%,領先全聯盟;反之,Isiah Kiner-Falefa的表現最差,僅42.3%。大聯盟平均值為48.1%。
- 額外好球的分數(runs from extra strikes):此數據將捕手「偷到的」好球,量化成「分數」,以彰顯這些額外好球的價值。每一顆額外的好球,可為守備方省下0.125分。2019年,Hedges光靠偷好球的能力,就幫教士隊省下20分的分數,居全聯盟之首,而成績最差的則是白襪的James McCann,球隊因為其差勁的偷好球能力,多失了16分。
(撰文:李秉昇)
原文刊登於 FOX 體育台官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