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athia未來可望步入名人堂 先發投手入選標準將有所改變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洋基資深先發投手 CC Sabathia 宣布 2019 年會是他職業生涯最後一個賽季,棒球媒體圈因此開始討論起 Sabathia 未來入選名人堂的可能性。Sabathia 的生涯雖然功勳卓著,但跟過往入選名人堂的先發投手相比還有一段落差,不過不少人還是對 Sabathia 5 年後入選名人堂充滿信心,因為過去 10 年來,球隊使用投手的方式出現重大變革,連帶影響我們評估先發投手貢獻度的標準。Sabathia 有可能是未來我們評價新世代投手是否值得入選名人堂時,一個新的標準典範。

過去大家談論到毫無疑問的名人堂先發投手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幾個傳統數據門檻,不外乎 300 場勝投、4000 局投球局數、生涯防禦率 3.50 以下、三振數超過 3000 次等等。若看客觀的數據門檻,目前名人堂先發投手的平均 WAR 值(綜合貢獻指數,Baseball Reference 版本)為 73.4,平均的名人堂價值評判數據 JAWS* 則為 61.7。假如依據這些標準,即將邁入第 19 個大聯盟賽季的 Sabathia,就算今年繳出的成績跟去年一樣優質,也看似不值得入選名人堂。

Sabathia 生涯有 3470 局投球、防禦率 3.70、2986 次三振,以及 246 勝,曾獲得 1 次賽揚獎並入選過 6 次明星賽。他職涯共累積 62.7 的 WAR 值和 51 的 JAWS。從傳統數據來看,如果 Sabathia 健康投完今年球季,他將可以完成 3500 局投球、250 勝、3000 次三振等里程碑,不過若按照以往我們對名人堂先發投手的標準,Sabathia 只有 3000 次三振這個項目達標。而進階數據方面,Sabathia 則是在名人堂平均 WAR 值和 JAWS 等 2 個項目上,都還有不小的努力空間。

雖說如此,目前在名人堂裡的先發投手當中,只有 3 名投手的職業生涯初登板發生在 1990 年之後,絕大多數投手主要生涯涵蓋的範圍都在 30 年前、40 年前、甚至更早,而那時候的投手使用情形、棒球風格,與當代棒球已有顯著差異。現在先發投手因為面對的打者強度不斷提高、運動醫療知識的普及,以及數據革命促使的用人觀念轉變,先發場次變少、投球局數也變短許多,因此如果我們要公允的對待 21 世紀的先發投手,那評判名人堂入選資格的標準勢必也得有所轉變,否則未來將無法再入選新的先發投手進名人堂。

循著這個邏輯,與其跟已經在名人堂裡的異代球星比較,如 Dazzy Vance、Lefty Grove、Warren Spahn 等昔日巨擘,Sabathia 應該要被拿來跟同代的先發投手相比,如 Justin Verlander、Clayton Kershaw、Max Scherzer,才有道理。所以不管是傳統數據還是進階數據,日後我們對名人堂先發投手的標準要求,會逐漸下修,300 勝可能變為 200 勝、4000 局可能變為 3000 局、3000 次三振可能變為 2500 次,而 WAR 值跟 JAWS 的門檻,可能也會直接減 10,才能符合當代頂級投手的普遍表現狀態。

回顧大聯盟過去 20 年的歷史,你很難找到比 Sabathia 更耐投的投手,他現階段 3470 局的投球量為現役最多。2000 年之後才完成生涯初登板的投手中,僅僅只有 Sabathia 和 Mark Buehrle 投滿 3000 局,而 Sabathia 的局數也已經超過 Buehrle 將近 200 局。2012 年以 49 歲高齡才退休的 Jamie Moyer 很有可能是大聯盟最後一個投滿 4000 局的先發投手了,因為當代投手連 3000 局都很難跨越過去。

除了耐投,Sabathia 巔峰期的宰制力亦具有名人堂等級的水準,在印地安人隊後期、釀酒人時期還有洋基隊前期,Sabathia 無疑是全聯盟前五強的先發投手之一,而這段期間起碼綿延了 7 年之久(2006 到 2012 年)。雖然過了在洋基的強盛時期後,Sabathia 曾因球威衰退遭遇撞牆期,但他還能在生涯遲暮時期,調整投球策略,從強力型投手轉化成軟球派的控球型投手,並且獲得不錯的成績,這一點亦十分值得嘉許。

若沒有意外,Sabathia 日後應該能順利入選名人堂,待他入選之後,我們看待名人堂先發投手的標準和眼光又會有一次重新的洗牌跟認知轉變。Sabathia 代表的是 21 世紀新世代投手的最耐操強投典範,而隨著時間遞嬗,大聯盟使用投手的方式持續演進,我們對名人堂球員的入選標準將會繼續不斷變動。

(撰文:李秉昇)


原文刊登於 FOX 體育台官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