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盟小百科】服務年資(Service Time)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近年來,每每有大物新秀準備好上大聯盟就會吵得沸沸揚揚的「服務年資操縱」(service time manipuation)爭議,屢見不鮮,從最知名的2015年「Kris Bryant vs. 小熊」案,到去年「Vladimir Guerrero Jr. vs. 藍鳥」案,皆引發球界廣泛關注。


而這問題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就是「大聯盟服務年資」的概念。


不管對球員還是球隊,大聯盟服務年資都非常重要,它能左右球團對球員的控制權限,以及球員本身的諸多基本權益和福利。


球員只要待在「大聯盟26人正式球員名單」(2020年以前是25人),或在「大聯盟傷兵名單」上,就可以獲得大聯盟服務年資。值得注意的是,服務年資僅計算例行賽,不包含春訓和季後賽。


依照大聯盟目前的例行賽賽制,一個例行賽季共有187天(2018年以前是183天),因此球員一年最多能累積的服務年資天數,就是187天。球員在大聯盟正式名單和傷兵名單每待一天,服務年資的天數就會增加一天。


如果球員在正式球員名單和傷兵名單待滿172天,就能獲得規則定義的「一年」服務年資。球員的服務年資只要達到六年,就能在球季結束後獲得自由球員資格(除非他已經在之前簽下涵蓋自由球員年的延長合約)。


而這項規定也是「服務年資操縱」爭議的起源。小熊2015年之所以不讓早就準備好上大聯盟的Bryant一開季就登記在25人名單,關鍵就在於,只要他們把Bryant留在小聯盟大約兩週的時間、等到Bryant在2015年最多只能累積到171天服務年資的時刻,他們就能使Bryant第一個大聯盟賽季無法累積到定義上「一年」的年資。Bryant隔一年才能累積到一年的服務年資。


如此一來,Bryant實際上得花至少七年的時間,才能累積到滿足自由球員條件的六年年資。小熊因此可以多掌控Bryant一季的時間。所以外界才會說,小熊隊「刻意操縱」Bryant的服務年資,以極大化球團的利益,而沒有依據Bryant的真實實力情況,來決定他升上大聯盟的時間點。


服務年資除了可以決定球員何時取得自由球員資格,也能左右球員何時能拿到薪資仲裁的權利。一般來說,累積服務年資滿三年且尚未成為自由球員者,就能取得薪資仲裁資格。


此外,如果球員累積滿10年的大聯盟服務年資,而且過去五年間都待在同一支球團,則該球員就能獲得所謂的「10-5權利」。「10-5權利」能讓球員的合約具備完整的不可交易條款,球隊若要交易他,必須經過他的同意才行。


其他關於服務年資的細節還有:服務年資愈長,球員從大聯盟獲得的退休金條件和福利也會愈好。據報導,大聯盟擁有北美職業運動最好的退休福利制度,大聯盟球員只要累積一天的服務年資,就可獲得完整的健康保險福利;只要累積滿43天的服務年資,就能取得每年三萬4000美金的退休金配額;若達到10年的服務年資,則可獲得最全面的退休條件和福利,粗估具10年資歷的大聯盟球員在滿62歲之後,每年可獲得10萬美金以上的退休金。


台灣球員方面,累積最多大聯盟服務年資的人是王建民,達到九年又16天,而第二名則是陳偉殷,他已累積八年的年資。




最後,根據2017至2021年的大聯盟勞資協議,因違反禁藥規定而遭禁賽的球員,禁賽期間無法獲得大聯盟服務年資,除非他的禁賽時間因特許原因被刪減20天以上,在此情形下,該球員在禁賽期間也可累積大聯盟服務年資。


原文刊登於 FOX 體育台官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