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下修擊球仰角 J.D. Martinez砲火依舊猛烈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近年來,大聯盟盛行飛球革命,許多打者都發覺提高擊球仰角能有效提升打擊產能,不少人因此得以扭轉原本貧弱的打擊成績,增加長打產量,成為跟以往截然不同的打者。在這些透過修正揮棒機制、提高擊球仰角的打者中,最知名且最成功的案例,莫過於波士頓紅襪的強打者 J.D. Martinez。不過事實上,今年的 Martinez,又跟前幾年的他不太一樣了。

2013 到 2014 年,Martinez 從太空人轉隊到老虎,過程中修改了他的揮棒機制,提高擊球仰角,把更多球送到空中,使他的長打產量、全壘打產量、進攻產能提升,因此能從就快要被聯盟淘汰的邊緣球員,蛻變成聯盟裡最頂級的打者之一。

2015 年,Statcast 系統首次在大聯盟正式全面啟用,開始追蹤擊球仰角,Martinez 該季的平均擊球仰角是 16 度,在全聯盟 392 位擊出至少 100 顆有效球的打者中,排名第 40。當時的 Martinez 確實是擊球仰角偏高的打者,而他當年的打擊成績:打擊率 .282、38 轟、102 打點、進攻指數 .879 亦屬聯盟當中的佼佼者。

Martinez 那時受訪時曾談到,在太空人隊的低潮期,其實是驅策他追求進步的原動力,也因此讓他的揮棒變得很不一樣:「其實我很開心有那段低潮期(太空人隊)。我想如果沒有那些遭遇,我也沒辦法做出轉變。現在我的揮棒就是針對『把球打向空中』而設計的。」

2012 到 2015 年,Martinez 的滾地球率,從 51.8% 一路下修到 34.2%,不難看出他的揮棒機制轉變對他的擊球效果所產生的影響。

很有趣的是,來到今年,Martinez 的平均擊球仰角下降到只剩 10.7 度,在全聯盟 390 位擊出至少 100 顆有效球的打者中,排名第 249,變成中後段班,但他的打擊數據卻依然保持頂尖,無論打擊率、全壘打、打點、還是進攻指數,皆在聯盟裡名列前茅。很顯然,擊球仰角不再是 Martinez 維持打擊產能的最大關鍵了。

美國運動網站《The Athletic》的棒球數據專家 Eno Sarris 指出,雖然 Martinez 今年的擊球仰角下降,甚至經常性地低於聯盟平均值,但他的平均擊球初速卻創下生涯最快,達到 93 英里(排名全聯盟第 10)。若把 Martinez 今年的擊球仰角趨勢圖,跟擊球初速變化圖相疊在一起,還會發現今年 Martinez 擊球仰角愈低時,他的擊球初速就愈快,兩者呈反向關係。

眾所週知,Martinez 可能是全聯盟裡最會擅用科技與數據資訊,以不斷精進打擊技術的打擊狂人。有別於他當初第一次的打擊機制改造是追求「把球打向空中」,Martinez 近幾年更強調「揮棒軌跡與角度」盡量與來球的進壘軌跡與角度平行、一致。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的投球往打者飛去時,進壘的角度大概都是往下的 5 到 10 度。據「打擊之神」Ted Williams 的說法,只要揮棒能跟來球進壘軌跡和角度相符,就能把球打得紮實有力,這也是把球打得最強、最快的方法。而大家認為最棒的打擊結果「全壘打」,事實上並非出自最有效率的揮棒,因為通常全壘打的擊球仰角落在 15 度和 30 度之間,是以全壘打的擊球初速,往往不比那些揮棒軌跡跟來球路徑幾乎一致所創造的高速平飛球。

這也是為什麼這一、兩年,愈來愈多優異的打者,如 Josh Donaldson、Alex Bregman 和 Martinez,他們更加重視讓揮棒軌跡停留在 5 到 10 度的區間愈久愈好。只要他們能讓揮棒的軌跡盡量貼合來球平行的角度,而且讓這種軌跡保留愈久,就愈有機會打中球心,把球打得強勁,製造有效的打擊。跟飛球革命剛開始時,大家以為只要把愈多球往天空打就愈好的迷思不同,現在最受到聰明打者重視的觀念,是如何讓揮棒軌跡在對的時刻符合來球的進壘角度,藉以創造最有效率、最有品質的擊球瞬間。

把球打得強,或許還是比刻意追求把球往天空打,來得更重要一些。當然這個觀念的前提是,要將揮棒軌跡和角度維持在 10 度左右,太高或太低都不好、都可能造成反效果。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由此可見,今年 Martinez 的擊球仰角會降到 10.7 度,其實是他刻意為之的結果,因為 10.7 度的擊球仰角,幾乎就快跟一般來球平均的 5 到 10 度進壘角度貼合在一起。雖然今年 Martinez 的滾地球率,因為擊球仰角下降而上升到自 2014 年以來的最高 43.5%,但他的平飛球率也達到近 4 年來的高點 22.6%,強勁擊球的比例也達到 44.9 %(為全聯盟前 10 %)。莫怪他本季在紅襪還是能打出 1.031 的頂級進攻指數,還附帶 43 支全壘打。

「我心裡一直都想著各種數字。」Martinez 今年接受波士頓環球報訪問時,說道:「我的數學一直都還不錯。揮棒其實就是去找到對應的角度。我曾聽 Josh Donaldson 說,他揮棒時不是嘗試去打球,而是試圖讓揮棒的仰角跟來球的角度貼合。他說他不是打者,而是揮棒軌跡精算師。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如果我的揮棒軌跡和角度,能跟來球契合,我就知道我有機會能把那球打得紮實,不管是在本壘板前中後哪個擊球點打中球,都無所謂。反之,假如我的揮棒角度和軌徑不對,我成功擊球的機率就會減少。」

或許 Martinez 確實是最早一批以提高擊球仰角來開啟飛球革命的打者之一,但他並沒有就此原地踏步,反而持續運用數據與科學,思考打擊的奧義,同時不斷套用在實際場上,讓自己的打擊機制和成績保持在高峰。


(撰文:李秉昇)

原文刊登於 FOX 體育台官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