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筆直書】四死球超多卻繳優質防禦率 極端觸身球製造機:Austin Adams

秉筆直書,直抒胸臆。在這裡我會分享個人對大聯盟時事議題的觀點和想法。

今年的大聯盟例行賽賽季已經邁入尾聲,過程中出現不少足以令人吃驚的神奇罕見數據,例如大谷翔平投打兩端不可思議的產能落磯隊非常巨大的主客場戰績差異Juan Soto 超過 20% 的單季保送率海盜隊 Kevin Newman 可說是史上最差的單季打擊數據之一等等。

不過上述這些特殊的數據和紀錄,都不是今年最令筆者感到驚訝的項目。沒錯,我真的覺得還有比大谷翔平二刀流數據更為誇張的反常數據:那就是聖地牙哥教士隊後援投手 Austin Adams 的爆量觸身球。

相信很多球迷還不太認識 Austin Adams 這號人物,但在簡單介紹他的來歷前,先來說說他本季的觸身球數據到底有多麼誇張。

截至 9 月 7 日,Adams 今年出賽 59 場、46.2 局投球,就投出多達 20 個觸身球!總計他本季面對 210 名打者,已經有 20 人被砸,幾乎是每 10 名打者上來,就有 1 人會挨觸身球。

要知道,大聯盟自活球年代(1920 年以降)開始以來,單季最多觸身球紀錄不過 23 次,是由 1922 年的「先發投手」Howard Ehmke 所締造。那年他出賽 45 場、29 場先發,累積多達「279.2 局」投球,才寫下單季 23 次觸身球的紀錄。

身為一個 21 世紀的後援投手,Adams 在相對極少的投球局數(46.2)中,就已經累積到了 20 次觸身球,而且例行賽還剩下大約三分之二個月的時間,他是有可能在今年打破 Ehmke 的活球年代紀錄的。

如果我們把時間維度縮小一點,從分區年代(1969 年兩聯盟開始分東西區)開始至今,單季最多觸身球的紀錄保持人,是 1969 年加州天使的 Tom Murphy 和 2003 年芝加哥小熊的 Kerry Wood,他倆都投出了 21 次觸身球,而跟 Ehmke 類似,Murphy 和 Wood 當年的身份,都是「先發投手」,Murphy 的投球局數為 215.2 局、Wood 則是 211 局。

Kerry Wood 是小熊隊史的知名火球投手。

此外,活球年代以來所有累積至少 20 次觸身球的投手賽季中,所用局數最少的也有 178.2 局,由 2004 年紅襪隊的「先發投手」 Bronson Arroyo 所創下。

由此就更能看出,「後援投手」Adams 在短短 46.2 局的投球內就送出 20 次觸身球這件事,有多離譜、有多反常。現在我們可以很篤定地斷言,Adams 會在今年非常輕鬆地打破 Arroyo 單季累積 20 次觸身球所需最少局數的紀錄,甚至有可能投出超過 23 顆觸身球,寫下活球年代單季最多觸身球的新猷。

寫到這裡,筆者還是無法相信 Adams 是一個今年投球局數不到 50 局的後援投手!

所以 Austin Adams 的來歷是甚麼?為什麼他今年投觸身球的頻率那麼高?

現年 30 歲的 Adams,是 2012 年季中選秀洛杉磯天使在第八輪(總順位第 267)選進的大學投手,並非選秀順位前面的潛力股。學生時代就擔任後援為主的他,轉職業後也被以牛棚投手的角色養成,在天使小聯盟投了 4 年後(2012 至 2016 年),被交易到國民隊(Danny Espinosa 交易案)。

憑藉出色的三振功力(小聯盟生涯 K/9 值達到 12.8),Adams 在 2017 年上到大聯盟,他先後在國民、水手出賽,並於 2020 年交易大限前水手和教士一筆涉及 7 名球員的大型交易案中,被送至教士,成為教士牛棚的生力軍。

來到教士的 Adams 已經 29 歲,在那之前他大聯盟最佳的單季成績出現在 2019 年,他投 32 局,留下 53 次三振、防禦率 3.94、FIP 3.12 等數據。雖然 Adams 的滑球非常犀利(偏移幅度高於聯盟平均且均速接近 90 英里)、欺敵效果十足,幫他創造高三振率,但他無論在大小聯盟的一個罩門就是保送率偏高:小聯盟時期 BB/9 接近 6.0,今年以前他在大聯盟的 BB/9 更超過 6.0。

不過事實上,在今年以前,就算其保送率偏高,Adams 也沒有投很多觸身球,累積 42 局、面對 183 名打者僅砸到 2 人,觸身球率(觸身球/面對打者數)1.1%。任誰也沒料到,Adams 來到本季,竟會忽然變成觸身球製造機,觸身球率暴增到 9.5%。

沒錯,近 5 年,大聯盟整體的趨勢確實是觸身球頻率有在增加:單隊場均的觸身球頻率從 2015 年的 0.33 次,上升到今年的 0.44 次。若不考慮去年因疫情影響而縮水的賽季,今年的 0.44 次是大聯盟自 1900 年以來的單季最高。然而,即便如此,Adams 今年忽然之間的巨大觸身球頻率漲幅,還是極度異常的現象。

或許有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今年大聯盟從 6 月下旬開始執行的外來物質加強執法,是不是造成 Adams 開始控球更加走樣、屢屢投出觸身球的主因?(因為投手會想使用非法外來物質的主要動機之一,就是為了增加握球的手感,以提高對球的控制,避免離譜觸身球的發生。)

但筆者攤開 Adams 本季的逐場投球數據,發現 Adams 的觸身球爆量現象,從 6 月前(大聯盟在 6 月初向各隊發出他們將加強外來物質執法的備忘錄)就已經出現了(6 月前 Adams 的觸身球率為 10.1%,比 6 月後的 9.2% 還要高),可見他本季的觸身球應該跟外來物質加強執法沒有太大的關聯性。

筆者認為,Adams 的砸人頻率增加,或許跟他逐年不斷提高、今年已近乎 90% 的滑球使用率比較有關。

與同在牛棚的隊友 Pierce Johnson 以曲球為主要球種類似,Austin Adams 的滑球從 2019 年起便取代四縫線速球,成為他使用率最高的球種,近 2 年更是變本加厲,從 2019 年的 63.6%,暴增至今年的 87.6%。

Austin Adams 生涯在大聯盟各球種使用率的逐年變化。黃線為滑球、紅線為四縫線球、橘線為伸卡球。

在今年所有投至少 100 球的投手中(547 人),Adams 高達 87.6% 的滑球使用率為全聯盟第二高,僅次於光芒投手 Matt Wisler 的 90.6%。換句話說,Adams 投球時,幾乎每球都是滑球,只有很偶爾會來一顆四縫線速球。

滑球固然是 Adams 的最強球種,今年的被打擊率只有 .142、對手揮空率也高達 35.6%,大幅提高自身最強球路的使用比例,亦符合近年數據棒球所提倡的思維;但相反地,太高的滑球使用比例,會增加控球的難度和失控球出現的機率,畢竟滑球並不是最好控制的球種,至少比速球難投在最理想的位置。

所以逼近 9 成的滑球使用率,也許就是使 Adams 今年觸身球大幅變多的根本緣由。除了將近 10% 的觸身球率(大聯盟今年的平均為 1.2%),Adams 本季的 BB/9 值也來到十分不理想的 6.0,使得他在僅 46.2 局的投球中就累積多達 51 個四死球(20 個觸身球、31 個保送),光從這個數字看,你或許覺得 Adams 早該丟了工作才是。

不過到目前為止,Adams 非但沒有丟工作,他甚至還是教士牛棚當中防禦率(3.28)和 FIP (3.53)都位居前段班的牛棚要角。即便 Admas 自己投出 51 個四死球,但對方打者也拿 Adams 的滑球沒辦法,根本掌握不到球心,使 Adams 本季的被打擊率低到只有 .149,而且還沒挨轟過,對手平均擊球初速僅 82.5 英里(聯盟同期平均為 88.3 英里),可見 Adams 今年不只三振多、也產出了大量軟弱擊球,以最大程度減低了四死球堆壘包後的潛在傷害。

棒球英文裡有一個常見的語彙叫「effectively wild」(中文直翻是「有效地狂野」),意思是指一名投手無法有效掌握自身豐沛的球威(球速和變化球的犀利度),因此控球常常不穩、堆了不少壘包,卻還是能屢屢在關鍵時刻運用球威壓制對手、減少失分,維持不錯且堪用的整體投球成績。

筆者認為今年的 Austin Adams 就是「effectively wild」的最佳典範。

當然,一名投手的長久生存之道,仍然得仰賴控球水準的提升和穩定性,因此被形容為 effectively wild 的投手,往往沒辦法維持好的成績太久。今年觸身球爆量卻還是能繳出優質防禦率和 FIP 的 Adams,可說是達到了最理想的「危險平衡」,但長期下來看,他不可能一直都不挨轟,今年他面對超過 200 名打者都還沒被打全壘打這件事,就多少帶有一點運氣成份,因此未來可以預期其防禦率和 FIP 會有所上修。

可是至少他今年的神奇賽季,又讓我們見識到棒球運動的最迷人特色:每天、每週、每月、每年都有可能出現過去從沒發生過的驚奇事件和奇特表現。

 

延伸閱讀

曲球使用率超過70%! 前阪神虎洋將Johnson回大聯盟,配球策略獨樹一幟

大聯盟的大觸身球時代:是球不長眼還是打者看走眼?

觸身球絕緣體─留下高難度紀錄的余進德

[MLB小百科系列]愈熱愈火爆!氣溫如何影響觸身球?

 

歡迎追蹤我的個人粉絲專頁,以及 IG 帳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