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盟非法物質的鼻祖:口水球的發明與禁用

今年,大聯盟球界因為加強對投手使用外來物質(foreign substance,或稱非法物質)的執法,而鬧得沸沸揚揚,相關話題和事件屢屢躍上新聞版面,尤其本週(6 月 21 日起)大聯盟正式啟動加強執法,更是吸引了整個棒球界的目光。

大聯盟投手在棒球本體上動手腳的行為,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最早的初衷可能是為了增加對球的控制,但後來逐漸加上「增進投打對決優勢」的目的。而動手腳的方式也很多種,除了塗抹松焦油、其他黏性物質,或是沾上口水,還有用外力把球皮磨得凹凸不平、破壞球的部分表面等等。

當然,並非所有投手對棒球本體動手腳,都是為了「增進投打對決優勢」。有些人真的單純只是想確保投球不失控,一方面減少離譜的暴投,另一方面也是保護打者,才會想要使用其他物質來幫助握球,而這也是棒球規定投手能使用止滑粉(rosin,松香粉)的宗旨。事實上,如果從古至今,投手使用其他物質的目的,都很單純地只是為了增加握球力和避免危險觸身球,那大聯盟或許也不會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但從 19 世紀棒球逐漸盛行,一路到最近幾年的這 100 多年來,投手對棒球本體動手腳的動機,顯然都不單純只是為了增加握力和避免觸身球而已。對棒球本體動手腳以「增進投打對決優勢」,導致投打競爭失衡,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大聯盟從 2015 年啟用 Statcast 系統讓「轉速」(spin rate)這項數據普及化後,許多投手施用外來物質的目的變成增加轉速,以使球路變得更犀利,創造出競爭優勢和投打失衡情形,才迫使今年的大聯盟必須採取大刀闊斧的行動。

現在我們看到且正在經歷的狀況,並非大聯盟史上第一次發生。早在 100 多年前,大聯盟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而他們也對於該情形做出強硬的作為。那次令大聯盟投打失衡、導致他們不得不有所作為的「動手腳」型態,是「口水球」(spitball),而早在 1920 年,大聯盟就頒布了禁令,禁止投手在棒球上塗抹口水。

趁著投手作弊、外來物質的風波正夯,那我們就藉機來好好聊聊,最早的非法物質——口水,以及其應用——口水球——的歷史。

投手從棒球的原始年代,就已經開始在球上動手腳

「投手使用口水增加變化球的位移幅度」,這種行為和目的幾乎可以追溯到棒球最早年的時期。Tommy Bond 和 Chick Fraser 是 2 名在 19 世紀完成大聯盟初登板的投手,有不少的大聯盟故事都提到,他倆早在 19 世紀就已經開始在投某種形式的口水球。

職業生涯從 1871 年橫跨到 1887 年的投手 Bobby Matthews,是美國職棒史上最早期的頂尖強投。關於他的記載中,有提到他會投一顆「下墜球」(drop ball),而這顆下墜球,事實上就是一種口水球。有一段史料記載了 Matthews 自己的敘述,他表示自己在 16 歲(1868 年)的時候,就已經會投這顆下墜球了!

Bobby Matthews。(來源:維基百科)

(補充說明:19 世紀的口水球又被稱作「下墜曲球」(drop curve)。「口水球」(spitball)的說法,直到 20 世紀初才出現。後來,口水球的名稱還有更生動的「唾液噴射球」(saliva shoot)、「拇指球」(thumb ball)等說法。之所以會被稱作拇指球,是因為口水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口水讓手指更早「滑離」棒球表面,而這樣的機制,使得拇指在口水球的控球中,扮演更吃重的角色。與現在投手用黏性物質增加轉速不同,口水球的機制是減少轉速,使球受到更多地心引力的牽引下墜,若用指叉球的投法搭配口水,就會有更好的下墜效果。)

不過口水球對於 19 世紀的投手來說,不過是一種附屬的球路,他們還沒有把口水球優化到具有超強的威力,也沒把它當作主要的武器。跟後來的口水球投手不同,19 世紀的口水球投手所使用的口水球版本,較為溫和、較不容易失控,而且他們的操作方法,通常只是用口水把指尖沾濕,然後進行投球。

進入 20 世紀,口水球迎來革新與進化

第二波的口水球投手,也就是 20 世紀前 20 年的那些,就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他們的口水球,行進間偏移的幅度變得很大,而且操作方式不再只是沾濕指尖那麼簡單,而是會用大量口水塗抹在球體的某個區塊,有些人甚至會直接用舌頭舔球,沾上一大塊的唾液。有一名 20 世紀的口水球投手就描述,自己在球體上沾抹口水的範圍,大概是一枚50美分銅板(直徑大概 3 公分)的大小。

進化後的口水球不好控制,但少數能將進化版口水球控好的人,發現這種球路壓制打者的效果實在太好,因此大量使用。大約在 1904 年左右,大聯盟開始出現以口水球為主要球路的投手。

有賴於大聯盟早年裁判 George Hildebrand(從 1912 到 1934 年,Hildebrand 在美聯擔任了 23 年的裁判)於 1920 年寫的一封信,我們才得以清楚地知道,到底進化版的口水球是怎麼樣被發明出來、又是怎麼流行開來的。

George Hildebrand。(來源:維基百科)

在成為裁判前,Hildebrand 是一名外野手,職業生涯大部分都在小聯盟層級度過。1902 年,效力於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League)普羅維登斯灰人隊(Providence Grays)的 Hildebrand,有一次跟一位名為 Frank Corridon 的投手進行賽前熱身。過程中,Corridon 向 Hildebrand 展示了口水球,而他使用的口水球,是單純把指尖沾濕、較好控制的早期版本,因為他不想弄到沒辦法把球控好的地步。

Hildebrand 得知口水球的技術後,覺得非常新鮮有趣,於是開始自己把玩了起來。由於他是外野手,所以並不在乎球好不好控制,他只想知道,在口水的輔助下,棒球在空中的飛行偏移能變得多大?極限會在哪裡?他發現,當他塗抹在球上的唾液愈多,球路的軌跡偏移就愈明顯。

Hildebrand 在他的信中寫道:

「我握球的方式跟 Corridon 一樣,只是塗了更多口水,讓球表面更濕一些。」

為了跟 Corridon 比較老式的口水球以及舊時代的「下墜球」做區分,Hildebrand 把他這顆新研發出來的進化版口水球稱作「濕球」(wet ball),並分享給 Corridon。Corridon 也覺得 Hildebrand 發明的這個新口水球不錯,所以學起來後加以改良,以增進對這顆「濕球」的控制,好讓他能在實戰中使用出來。

就這樣,其實原本就是口水球投手的 Corridon,在吸納了 Hildebrand 開發的進化版口水球——濕球——之後,成為 20 世紀第二波口水球投手中,第一位開始使用進化版口水球的球員。

Frank Corridon。(來源:維基百科)

(補充說明:1913 年,一篇由 P.A. Meany 撰寫、刊登在《棒球雜誌》(Baseball Magazine)的文章,記敘了 Hildebrand 的故事和口水球誕生的歷史。1920 年,備受推崇的體育內容編輯兼棒球歷史學家——Ernest Lanigan,聯絡 Hildebrand 本人,希望他能為 1913 年那篇文章的內容背書,而 Hildebrand 的回信,就是本文提到的那封信。2 年後,Lanigan 完成史上第一本棒球百科全書的編纂,並在後來成為棒球名人堂的策展人及歷史學家。Hildebrand 寫的那封信,現存於《紐約公共圖書館》(New York Public Library)。)

不過這段發展,還不是 Hildebrand 那封信中關於口水球最重要的資訊。另一段更重要的故事是,Hildebrand 在同一年稍晚,把他發明的「濕球」傳授給另一名投手。

靠口水球翻身的 Stricklett

1902 年的秋天,身為舊金山人的 Hildebrand 加入了附近地區的沙加緬度球隊,參與海岸聯盟(Coast League,一個小聯盟層級的聯盟)的延長賽季。

當時他們隊上有一名身形非常瘦小、名叫 Elmer Stricklett 的投手,因為之前受傷,導致速球球速大幅下滑,表現大不如前,瀕臨被球隊放棄、釋出的邊緣。眼見隊友可能得被迫放棄棒球生涯,Hildebrand 決定把他的進化版口水球傳授給 Stricklett,而 Stricklett 似乎也滿有口水球的天份,很快就掌握了投「濕球」的要領,並發揮在實戰中。

那年的剩餘球季,Sticklett 靠著這顆口水球,猶如吃了大補丸,一連拿下 11 場勝投,徹底挽救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Elmer Stricklett。(來源:維基百科)

Hildebrand 的信繼續寫到,他發明的這顆進化版口水球,是如何傳進大聯盟的。

當年大聯盟球員的處境跟現在很不一樣,有時候會打一些非大聯盟官方的表演賽來增加收入。同樣是在 1902 年的秋天,有一支由大聯盟球員組成的巡迴球隊,來到海岸聯盟打表演賽,而他們隊上的其中一名投手,是知名球星 Jack Chesbro(後來在 1946 年被資深委員會選進棒球名人堂)。

在 Stricklett 對上這支巡迴隊,並靠著口水球投出優質的投球內容後,Chesbro 大感驚豔:到底眼前這個身高只有 168 公分、體重僅 63 公斤的嬌小投手,是如何在沒有速球的情況下,單靠著一種變化球,就能把大聯盟的打者一個又一個地解決掉?

於是在那之後,Chesbro 要 Stricklett 教導他怎麼投那顆大殺四方的口水球,而這個大聯盟球員向小聯盟投手學習球路的「不恥下問」,也扭轉了 Chesbro 的生涯和大聯盟死球年代(1920 年以前的美國職棒又被稱為死球年代)的歷史。

(補充說明:根據 Jack Chesbro 本人的說法,他是在 1903 年的春天,從 Elmer Stricklett 身上學到他的口水球。)

1903 年,Chesbro 加入紐約高地人隊(New York Highlanders,紐約洋基隊前身)後,開始使用 Stricklett 教他的口水球,投出不錯的內容,隔年 1904 年,他更直接把口水球當作主要武器,結果繳出其大聯盟生涯最佳的一季:51 場先發、454.2 局投球、41 勝 12 敗、防禦率 1.82。41 勝是大聯盟進入 20 世紀之後,單季最多的勝投數。

20 世紀之後,大聯盟的單季勝投紀錄保持人 Jack Chesbro。(來源:維基百科)

同樣在 1904 年,前面提到的口水球投手 Frank Corridon 打上了大聯盟,在國家聯盟完成初登場,成為國聯史上第一位以口水球為主要球路的球員。美聯方面,Elmer Stricklett 也短暫為芝加哥白襪隊出賽,但沒多久又回到小聯盟球隊。那年秋天,Stricklett 在規則五選秀中被布魯克林素波巴斯隊(Brooklyn Superbas)挑走,轉往國聯發展。

事後證明,素波巴斯撿走 Stricklett 的決定再正確不過,因為接下來的 3 個球季,Stricklett 都是素波巴斯陣中的主力先發投手,1906 年他甚至成為隊上的局數王(291.2 局)和防禦率王(2.72)。在國聯逞威期間,Stricklett 都非常倚賴他的口水球,因此新聞媒體也為他取了個綽號:「口水球」Stricklett(Spitball Stricklett)。

讀到這裡,各位應該都會覺得 Stricklett 是口水球歷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但其實我們還沒提到他對口水球發展的最大貢獻。

以口水球稱霸大聯盟的 Ed Walsh

Stricklett 帶給口水球最大的影響,發生在 1904 年他短暫效力於白襪隊的時期。當時,白襪總教練 Fielder Jones 對 Stricklett 的口水球印象非常深刻,因此請 Stricklett 把這個很難打的球路,傳授給 Stricklett 的室友——一個名叫 Ed Walsh 的大聯盟菜鳥。

Walsh 剛學會這顆口水球時,還控制得不太好,但隨著出賽經驗的累積,也逐漸掌握了控球精髓,等到 1906 年,Walsh 從 Stricklett 身上學到的口水球,已經成了其最強的球路。

靠著口水球的助威,Walsh 於 1906 年賽季一度拿下 11 連勝,並從一名普通水準的投手,蛻變為大聯盟的最強王牌,而且期間長達 6 年。從 1906 到 1911 年,Walsh 累積最多投球局數、三振數,以及全聯盟最佳的 1.62 防禦率,而也是那 6 年區間,讓 Walsh 得以在日後入選棒球名人堂。

Ed Walsh。

Walsh 非常仰賴口水球,仰賴到他必須在比賽中一直咀嚼榆樹皮(slippery elm bark),以保持口腔不斷分泌唾液。他自己就推估,他大部分先發的口水球使用比例都在百分之 90 以上。

跟 Walsh 同期且經常跟他對戰的名人堂外野手 Sam Crawford 就回憶:

「(Walsh 的口水球)在飛行過程中,那球好似崩解一般,忽然消失,感覺到本壘板之後,才又被捕手組裝回去。我發誓,他的口水球通過本壘板時,感覺只有四濺的口水而沒有球。」

由於 Walsh 成功憑藉口水球躍居頂尖強投之列,其他投手自然紛紛跟著仿效,造成大聯盟球界一片口水球熱潮。在 Walsh 大聯盟生涯期間,至少有超過 100 名投手被認定使用過口水球,而其中有數十人跟 Walsh 一樣,抓到了控制口水球的要領,並將之視為主要的武器球種。

口水球帶給投手的優勢太大,大聯盟頒布禁令

據報導,早在 1907 年賽季,就已經有打者開始抱怨口水球猖獗的問題,直指口水球實在太難打,導致投打失衡的情形。不過,大聯盟直到 13 年後的 1920 年,才終於修訂規則,全面禁止口水球的使用。禁令頒布的當下,大聯盟允許 17 名原本就是以口水球為主要武器的投手,繼續使用口水球,直到他們退休為止。

那 17 名投手中,最後一名退休的,是另一位靠著口水球投進名人堂的投手——Burleigh Grimes,他在 1934 年高掛球鞋。雖然棒球界後來還是有出現一些偷用口水球作弊的投手(例如活躍於 1960 和 1970 年代的名人堂投手 Gaylord Perry),但整體來說,禁令頒布之後,口水球就再也沒有像 20 世紀初期那般猖獗、盛行。

Gaylord Perry(右)與他哥哥 Jim Perry(左)。

1920 年之後,口水球就是違規投球的一種,投手不能再像 1900 和 1910 年代,明目張膽地使用口水球對付打者。那些偷偷作弊使用口水球的投手,為了避免引起嫌疑,也不能在棒球上動太大的手腳、或是塗抹過多的口水,否則當球路變化軌跡變得太犀利、太大,就會被輕易識破。

換句話說,1920 年之後的口水球,都比較像是 19 世紀第一波口水球投手那種,僅僅沾濕指尖的口水球,而不是 Ed Walsh 年代的「超級口水球」。當然,後來隨著對棒球動手腳的方式(破壞球表面)以及物質愈來愈多(凡士林、松焦油、防曬乳、各種黏性物質),投手作弊的手法也變得更多元,只是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1944 年,Ed Walsh(中)在芝加哥老棒球人餐會上,再次展現口水球動作。

但總歸來說,可以確定的是,口水球稱得上是棒球非法物質的鼻祖,也是口水球才讓棒球界第一次認知到,原來把不同物質塗抹在棒球上,能夠改變投球後的球體飛行樣態,進而使投手獲得競爭優勢。

如今的黏性物質風波,其實就如同重演了大聯盟 100 年前已經上演過的戲碼,看來「歷史會不斷重演」這句話,真是滿有道理的。

 

延伸閱讀

大聯盟官宣將嚴抓投手作弊 Glasnow稱沒有黏性物質輔助導致受傷

黏性物質風波類似禁藥年代 大聯盟官方應負最大責任

大聯盟投手作弊風波懶人包:一文解答所有關於非法物質與轉速的問題

大聯盟認為投手濫用外來物質已失控 將命裁判嚴格執法抓作弊

大聯盟史上最惡名昭彰的跑壘錯誤——山羊魔咒外,另一個阻止小熊奪冠的詛咒?

多達33局的跨日大戰:美國職棒史上最長的比賽

 

歡迎收聽全球首個中文的大聯盟 Podcast:《Hito 大聯盟》

歡迎追蹤我的個人粉絲專頁,以及 IG 帳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