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伍佩琴更早挑戰玻璃天花板 棒球記者界的Jackie Robinson:Claire Smith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近日,邁阿密馬林魚隊做出創舉,決定雇用在大聯盟管理界打滾多年的亞裔女性伍佩琴(Kim Ng),作為他們新任的球隊總管。伍佩琴將成為北美四大職業運動史上,首位女性球隊總管,也是大聯盟史上第一位東亞裔的球隊總經理。現年52歲的她,打破的玻璃天花板都具有極大的象徵意義,因此就有美國的運動性別和種族專家提到,從種族和性別議題來看,伍佩琴成為大聯盟球隊總管這件事,是自1947年Jackie Robinson成為首位大聯盟球員之後,棒球界最重要的大事。

伍佩琴為女性和亞裔族群在大聯盟球隊管理界披荊斬棘,達成重要里程碑。不過在她之前,也有許多偉大的女性和少數族群,試圖在向來以白人為主的美國棒球圈闖出一片名堂,打破各式各樣的玻璃天花板。而在這些更早挑戰美國棒球職場潛規則和玻璃天花板的人當中,成就最為斐然、而且最近剛好也有在新聞露出的人物,是在2017年獲得象徵美國棒球記者最高榮譽的J.G. Taylor Spink獎的資深棒球記者Claire Smith。

跟伍佩琴最近迎來好消息、受到大聯盟球隊僱用的狀況完全不一樣,Smith本月初傳出在美國ESPN史上最大一波的裁員中遭到解雇,成為該公司因新冠肺炎疫情進行組織大瘦身的犧牲品之一。已經在棒球媒體界工作39年的Smith,一丟工作,馬上在曾受過她照顧和啟發的少數族裔記者同行之間,引發一陣譁然。美國知名內容網站Deadspin的黑人女性寫手DeArbea Walker,更是直接用「無情」(soulless)來形容ESPN把Smith列入裁撤名單的決策。

但跟伍佩琴類似的是,Smith當年嘗試在美國棒球界者界衝破玻璃天花板時,她面對的挑戰也不只一種,因為她兼具兩種不利於在美國棒球界圈發展的條件:一,女性;二,黑人。

今年65歲的Smith,是女性在美國運動媒體界闖蕩的先鋒之一,也是美國職棒史上重要的非裔美籍棒球記者。從就讀美國知名大學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期間,Smith就展開了她記者生涯,任職於賓州巴克士郡的地方小報,但最終她離開的卻是,該報的老闆認為女性不應該報導體育賽事。

當時的時間點是1970年代末期,美國在種族和性別議題的社會風氣,已經比Jackie Robinson打破大聯盟種族藩籬時好上許多,但大部分民眾對於「女性報導體育賽事」這件事,還是難以接受、持反對態度。直到今天,仍有一小部分的人認為女性無法勝任報導運動賽事的工作,只是現在跟1970年代末期的不同之處在於,會有很多人主動去指正那些仍存有狹隘錯誤觀念的閱聽眾。

從天普大學畢業後,Smith到康乃狄克州的知名報紙《哈特福德新聞報》(Hartford Courant)擔任記者,並在那裡獲得了隨隊報導紐約洋基隊的機會,那年是1982年,Smith因此成為大聯盟史上第一位以全職身分報導球隊新聞的女性記者。

從此以後,她便不斷打破各種美國棒球記者界的玻璃天花板,由她製造出來的玻璃天花板碎片,絕對不會比伍佩琴在棒球管理界所製造的少。後來Smith在1991到1998年間,擔綱《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棒球專欄作家,再到《費城詢問報》(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作他們1998至2007年間的編輯和專欄寫手,然後才是擔任她最近的前東家ESPN的新聞編輯主管。

要在1980年代的美國職棒界,擔任一名具有黑人和女性等身分的記者,究竟有多困難,從1984年的一起知名爭議事件,便可略知一二。1984年國聯冠軍系列賽期間(聖地牙哥教士對芝加哥小熊),Smith要進教士的球員休息室進行採訪,卻被教士球員趕出了休息室,過程中還發生肢體推擠,而背後原因單純是Smith是女生,所以球員拒絕讓她進休息室採訪。

雖然採訪過程中遭遇挫折,但Smith依然堅持下去,做好當天的報導,盡職地完成工作。該起事件,使當時剛上任不久的新大聯盟主席Peter Ueberroth下令,要求各隊球員休息室的採訪權限開放,不得限制性別,對男女須一視同仁。而原本總是想法設法禁止女性記者進球員休息室的前主席Bowie Kuhn,後來也認可Smith的專業素養和報導能力,稱她是全美最好的棒球作家。

確實,Smith的成就不單單只是當那個最艱難的「第一人」,她跟Robinson一樣,還是表現非常傑出的先鋒。她曾兩度被提名象徵美國記者最高榮譽的普立茲獎,並曾拿過三座紐約時報發行人獎。2017年,她更受到棒球名人堂的肯定,獲得代表入選美國棒球記者名人堂的J.G. Taylor Spink獎,成為史上第一位得到此殊榮的女性,功勳卓越。


Smith在專業領域上的特質是,非常沉穩又積極正向。不管是討論她自己對Robinson、球員、其他民權先鋒的景仰和敬重,還是分析棒球媒體界的缺失與不足,她總能提供正向樂觀的觀點,來面對各種挑戰。即便提及生涯的高低潮和各種風風雨雨,她也不曾對任何人或任何事情心懷宿怨和憤懣,因為她相信要保持好的風度和雅量,才能以女性身分在這個環境裡茁壯、找到立足之地。

與人為善、與人建立關係和信任,也是Smith的強項。她在棒球產業的人脈、她跟球員和總教練建立的信任度,幾乎很少人能企及。此外,她亦是運動媒體界許多女性的典範和仿效對象,曾經給予許多年輕的女性棒球記者、運動記者協助和指導,在她們徬徨無助、失去方向、不知所措時,遞上指引的明燈。如今,知道或認識Smith的美國職棒界人士,對她只有敬重和愛戴,歷史上實在很難找到第二個結合這麼多重要經歷、打破這麼多玻璃天花板、獲得這麼多人喜愛的大聯盟媒體人。

得知自己被ESPN解雇後,Smith在個人推特上發文,推文內沒有一句怨言,她感謝ESPN和公司裡的同事帶給她精采的13年,並提到明年原本會是她專職報導大聯盟棒球的40週年,被解雇後有可能沒辦法達成此里程碑,但她仍對過去39年的棒球媒體生涯感到滿意。

不過筆者相信,美國棒球媒體界應該仍有其他單位,懂得欣賞、重視Smith的專業能力、業界人脈和地位,延攬她繼續產出優質的報導、持續為她所愛的棒球產業付出。

所以在這次伍佩琴成為眾人關注焦點的同時,可千萬別忘了還有Claire Smith這號人物,在美國職棒產業的性別平權、種族平權歷史上,扮演幾乎同等重要的角色。因為有這些偉大且堅毅的人物存在,一些來自過去社會非常沒道理且違反公平性的潛規則、玻璃天花板,才能一一被打破,讓更多女性、黑人、亞裔人士等棒球界中的少數族群,能受到啟發,願意喜歡、甚至進一步投身棒球。

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參與美國職棒的人,不管在族裔和成長背景上,都越來越多元,而這樣的發展才會造就正向的循環,使棒球產業愈發茁壯。另一個最好的案例之一,是舊金山巨人隊的教練Alyssa Nakken,在今年成為大聯盟史上第一名全職的女性教練,也是首位在大聯盟賽場上擔綱教練職的女性。希望在Smith、Nakken、伍佩琴等人的帶頭下,未來會有更多類似激勵人心的故事出現,直到大眾不再覺得女性參與棒球、少數族群投入棒球產業是一件多不尋常的事情。

(原文刊登於FOX體育台官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