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變得好無聊? 美專家祭三支箭提升賽事美感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近年來,大聯盟棒球賽經常被人詬病,變得太單調、太多全壘打、太多三振保送、太多投手更換、比賽時間和節奏太長、打進場內的球變少、精采守備不再是主流等等。為此,大聯盟主席Rob Manfred已做出一些規則上的更動,試圖解決問題,比如故意四壞球保送不必真的投球、投手至少得面對3名打者才能被換下場之類的,不過這些修改效果十分雞肋,沒有帶來什麼真正的改變,有時還會引起不必要的球迷反彈。

最近,知名大聯盟球隊總管Theo Epstein,選擇提前離開他待了9年的小熊隊,引發球界關注。他在受訪時也坦承,進階數據和棒球科技革命所帶來的決策改變,減損了棒球賽事的美感和娛樂性。球隊上下為了極大化表現效益,做出的很多決定跟改變,都在迎合現今的棒球物理性質、球員素質、數據資訊呈現的結果。這麼做對贏球當然有幫助,可是卻逐漸改變了棒球的風貌,使多數人都覺得現今的棒球有些無聊、缺乏過去帶來的快節奏,以及場上事件多樣化的美感。

Epstein對這件事的感受肯定特別深刻,因為他自己就是當代棒球風貌的主要建構者之一。2002年他以最年輕總管身份(28歲)成為紅襪總管時,便是以數據和客觀資料為最高指導原則管理球隊,引領後續約20年的大聯盟球隊經營潮流。他延攬了許多形塑當今棒球風貌的典型球員,如高三振率的投手、多長打多保送的打者等,推動使棒球逐漸失去過去美感的浪潮。

美國知名棒球分析媒體「棒球指南」(Baseball Prospectus)的資深作家Rob Arthur,已經針對此議題撰文無數,他也是最早發現大聯盟用球在2015年起發生物理性質變化,導致全聯盟全壘打激增的專家之一。近年來,Arthur非常關心大聯盟球賽大方向數據的轉變,也不斷在「棒球指南」發表文章提出建言,希望能讓大聯盟棒球不要太趨於極端。

Arthur近日又在「棒球指南」刊出了一篇文章,提出相當明確的「三支箭」解方。據他的說法,這三支箭不僅能修正大聯盟棒球近年面臨到的美感問題,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棒球運動的本質,不造成更多的規則修改和更動。

Manfred近年想方設法進行規則更改,立意當然是好的,也是希望棒球不要變得過於極端,可是太多的規則調整,會影響到棒球賽事的調度模式(如投手至少得面對3名打者的規則,限縮了總教練的調度彈性)和基本調性(若有投球時鐘,將會改變棒球運動不受時間限制的本質),導致不少的批評聲浪。

Arthur認為自己提出的「三支箭」做法,會避免掉Manfred遇到的問題,同時還能真正幫助棒球突破賽事美感減低的困境;此外,這三支箭還會彼此互相制衡,抵消掉每個方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說是各個層面都兼顧到了。

Arthur的三支箭解方真的十分簡單,完全不複雜,主要從「投手丘距離」和「棒球物理性質」這兩個面向著手。

第一支箭:把投手丘向後移。

第二支箭:增加棒球本體在空中飛行時的空氣阻力。

第三支箭:提高棒球本體的恢復係數(彈性)。

現今大聯盟賽事變無聊的最大根源,是「三純數據」(Three True Outcomes, TTO)的大量增加,換言之,就是保送、三振、全壘打的出現頻率大幅上揚。肇因於三振數逐年快速增長,以及愈來愈大比例的得分都是靠全壘打生成,目前的大聯盟賽事,幾乎所有場上事件都是由三純數據組成。更糟的是,現在的棒球賽事條件,提供了非常多讓球隊和球員持續追求更高三振率、更高全壘打率的誘因,因此美國職棒的最高殿堂才會在三純數據過量的問題中,愈陷愈深。

相信大多數球迷都想要看到變化多端、場上事件多元、每一球之間不確定性更大的棒球比賽,因為這樣比賽才會更加扣人心弦。但隨著愈來愈少球員以非保送的方式上壘,許多比賽給人的感覺,好像從頭到尾的張力都差不多。沒錯,全壘打確實隨時都有可能出現,但也是因為全壘打成為現今得分的主力方法,使大聯盟棒球賽顯得單調,節奏跟緊張程度缺乏變化和堆疊的效果。一壘安打、推進跑者的戰術、盜壘等謀略,雖然在幫助得分和贏球的效益上,遠不比長打和全壘打,但它們卻能一步步堆高球迷緊張情緒、一層層拉抬球賽緊繃氛圍,是使比賽變緊湊、好看、刺激的關鍵。

當然,有些球迷也覺得現在場上事件較為單一的棒球比較好看。這終究是個品味問題,沒有絕對的對錯。有些人就是覺得全壘打出現頻率較高、三振很多、得分手段比較單一的棒球,比得分手段多元、球賽中跑者推進方式較多樣的棒球,來得好看。這樣也沒有錯,大家都可以持有各自的觀點和想法。可是至少從許多球迷意向和網路留言的輿論趨勢來看,大多數人的想法還是跟Epstein以及Arthur雷同,支持得分方式多元、節奏緊湊的棒球。而若要讓現在的棒球提升美感、變得比較有趣不無聊,就勢必得做出改變。

有鑑於上述,Arthur的「棒球美感三支箭」解方細節如下:

把投手丘向後移

過去30年來,大聯盟投手的平均球速穩定增長,而且增長幅度顯著,「把投手丘向後移」似乎是個勢必會發生的改變。投手因為不斷找到新方法提高球速,所以在投打對決中佔得愈來愈多優勢。投手球速愈來愈快這件事,大聯盟沒辦法阻止,但它們能做的是,稍稍把投手丘向後移一些,修正投打對決的平衡性。

根據曾經幫大聯盟執行多項研究的棒球物理學家Alan Nathan,只要把投手丘向後移動約30.5公分(1英尺),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抑制三振,另一方面提高打者的攻擊火力。

自2010年至今,大聯盟速球的均速上升了約1.4英里,而根據Nathan的研究,投手丘向後30.5公分,能使快速球的均速減少約1.5英里。換言之,把投手丘向後移動約30公分(就外觀上,這個變動其實很難看得出來),就可以抵消掉過去10年來大聯盟速球的均速增加。

投手丘向後之後,速球均速降低,三振數會減少,可以取消掉投手近年來在投打對決中佔到的上風。但如果僅單純把投手丘向後移,可能會造成的問題是,打者能更好掌握擊球甜蜜點,導致已經很難以掌控的全壘打過量趨勢,愈發嚴重。為了平衡掉這個「把投手丘向後移」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Arthur提出第二支箭。

增加棒球本體在空中飛行時的空氣阻力

改變棒球的物理性質,提高它在空中飛行時遇到的空氣阻力,可有效降低全壘打的出現頻率。這一點已在近年大聯盟的全壘打浪潮和用球爭議中,獲得證實(大聯盟自行調查用球的研究報告中,就有指出近年全壘打大增的主因之一,是棒球的空氣阻力減少)。

這幾年大聯盟之所以面臨到全壘打爆量的窘境,很大的原因便是棒球本體的空氣阻力減少。一旦打者發現打出去的飛球飛得愈來愈遠,他們就會調整自己的揮棒,追求製造更多飛球,進一步提高全壘打產能,就算三振會因此增加、擊球率會因此降低,也在所不惜。

Arthur認為,增加棒球的空氣阻力,可以有效解決全壘打太多的問題,而且只要進行小小的調整,就能有大大的變化。棒球空氣阻力幾個百分點的調動,就能使聯盟整體的全壘打率從史上最高,迅速掉到大聯盟百年來的平均值,而這一點是聯盟主席可以下令做到的事情。

當然,提高棒球空氣阻力的方法有很多,包含更寬更高的縫線、比較粗糙的球體表面、增加球體的體積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只要能達到讓棒球不像近幾年那麼會飛的效果就好。

然而,增加棒球空氣阻力,減少全壘打生成,很有可能會使近年來大聯盟相對萎靡的得分環境(愈來愈難靠一壘安打及其他戰術製造得分),更加不振。為了減緩棒球空氣阻力增加後的攻擊抑制效果,並且提升場內球出現的比例、壓低三純數據的出現,Arthur提出了第三支箭。

提高棒球本體的恢復係數

大聯盟若提高棒球的恢復係數,可以在一瞬間增加聯盟整體的擊球初速,打者揮棒力道不變,可是由於球變得更彈,相同力道打出去的球,就會變得更強勁。

這一點乍聽之下,好像跟前面增加空氣阻力所想做的事情有點矛盾:若想透過提高空氣阻力來減少全壘打,那增加球體的彈性不是又會提升全壘打,等於又打掉重練了嗎?

關於這一點,Arthur有提出解釋。由於球已經先經過增加空氣阻力的處置,所以即便球變彈,打出去的強勁程度有所增加,但它在空中會受到比較大的阻礙影響,而且滯空時間愈久、影響愈大,在這兩種因素的綜合之下,打者會被鼓勵多打一些滾地球、平飛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飛球、全壘打,如此一來,「盡量把球打進場內」的打法就會比較受到重視,逆轉現今許多打者不怎麼在乎擊球率、只想用揮大棒製造長打的狀況。

投手丘往後移,可以增加打者的擊球率;由於球的彈性係數增加,他們打到的球會變得更強勁;又因為球的空氣阻力加大,使得飛球不容易變成全壘打,打者將因此做出調整,打出比較多的平飛球跟滾地球。這幾年,平飛球跟滾地球因為聯盟整體的防守素質提升、愈來愈精確的防守佈陣實施,所以形成安打的機率減低,不過一旦球的恢復係數增加,導致它們打出去後變得更強勁,野手反應時間降低,那變低的安打率就可獲得逆轉。

三支箭可能帶來的綜合效應

如果三支箭能一齊射出,同步執行,那它們能帶來的預期效果包括:聯盟整體的全壘打率下降、打進場內的球變多、投打對決變平衡、短程安打和戰術下達帶來的攻勢堆疊效應變常見。而且三支箭更好的是,除了能帶來前面所說的改變,它們對棒球本質的影響也很低。

有些吹毛求疵的棒球傳統派或許會說,把投手丘往後移,會破壞棒球場佈局的對稱美感;不過事實上,就像前面已經有提過的,只向後移30分實在不明顯,若不仔細看很難直接在外觀上看出差異。

球的物理性質部分,過去幾年,大聯盟用球已經經歷了不少變化,而我們也看到這些改變對大聯盟賽事造成的衝擊;雖然我們至今仍無法確定大聯盟官方有意還是無意的促成這些改變,但至少我們知道這些問題都能透過修正球體物理性質,來獲得顯著改善,而現在正是一個適合大聯盟做出有感修正、穩固用球品質,為這幾年非常不穩定的情況畫下句點的時機。

如文章前面有點到的,三支箭的好處不僅限於改善大聯盟棒球現階段面臨的美感問題,還能夠彼此互相抵消各自的缺點。把投手丘往後移能夠減少三振,可是全壘打可能會變得更多,這時提高球體的空氣阻力就能夠遏止這一點,並強迫打者改變揮棒策略;至於把球變彈,則能提供打者把球打往地面的誘因,同時增加戰術的應用機會。

另外,三支箭的方法也優於Manfred提出過的一些比較激進、不夠周全的改革方案,例如禁止防守佈陣。三支箭可能會改變打者的進攻策略、消去投手近10年取得的優勢,但它不影響棒球的本質和調性,不會去限制球隊佈局守備的自由度。禁止佈陣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因為球隊總是有辦法規避禁令,與其跟球隊玩貓捉老鼠的歹戲,聯盟應該採取三支箭的做法,因為它更方便、更難以規避、更能創造有感實質變革。

對於大聯盟賽事變得無聊、節奏變慢的問題,本來就沒有唯一的正確解決方案,或許也沒有所謂「正確」的解決方案。但至少把3個不同的解決手段結合在一起,可以創造出一個令最多人滿意的結果,這是Arthur的提案帶給我們的新思考方向。

(原文刊登於FOX體育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