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之王」Babe Ruth 生涯到底打了幾支全壘打?

身為大聯盟球迷,有些數字不用多問,就能知道其背後代表的重大意義。56、262、.406、511、762、2632,一聽到這些數字,大聯盟球迷腦袋的燈就會亮起,接著說出這些數字的故事:Joe DiMaggio 的連續安打場次紀錄、鈴木一朗的單季安打紀錄、Ted Williams 的四割男賽季、Cy Young 的生涯勝投數、Barry Bonds 的生涯全壘打紀錄、Cal Ripken Jr. 的連續出賽場次紀錄。

714,也是一個有這種地位的數字,它是大聯盟官方認定,傳奇球星、「棒球之王」Babe Ruth 的生涯全壘打數紀錄,而任何對早期美國職棒歷史有一點瞭解的人,應該都聽過這數字。至少對我來說,714 是大聯盟在 20 世紀上半葉最重要的一個數字,因為是 Ruth 把棒球帶出死球年代,也是他把棒球帶入了它在美國最強盛的黃金時期。

「棒球史上最吸引人的人物。坐擁多項史上全壘打和打擊的紀錄。曾在世界大賽揮出 15 發全壘打,也在例行賽累積 714 轟。」美國棒球名人堂內 Babe Ruth 的牌匾上這麼刻著。

但 Babe Ruth 生涯在大聯盟賽場上,究竟真的打了多少支全壘打?

這是一個我之前從沒想過的問題,但實際上卻是一個真切存在的質疑,因為在大聯盟官方紀錄的歷史上,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Ruth 的全壘打紀錄數字,並不是 714,而是 715。1969 年 4 月底、5 月初,有一個禮拜的時間,官方認定的 Babe Ruth 生涯全壘打數為 715 支。

這個看似冷到不行的知識,背後其實蘊含著一個頗為有趣的棒球數據歷史故事。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一切得從《棒球百科全書》的誕生說起

1960 年代中期,電腦運算科技的發展,使得許多產業都開始思考運用該科技的可能性。當時,有一個名叫 David Neft 的人就想到,也許可以運用電腦運算科技,來創建棒球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數據資料庫。

這想法很好,很快就獲得大聯盟的青睞。大聯盟希望能藉著這機會,把這個數據資料庫的專案,跟即將到來的職棒百年紀念(1969 年)連結在一起,在紀念活動中用數據資料來推廣棒球百年歷史。

這些點子聽起來很有道理,也應該這麼做,但實際執行上,在那個年代建置棒球數據資料庫卻一點都不容易,甚至稱得上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當時的棒球數據資料非常混亂,缺乏系統性的統整和制度性的認定,尤其是那些更早期的數據。

現代的球迷實在很幸福,只要打開手邊的電腦,搜索 Retrosheet、Baseball Reference、FanGraphs 等資料庫或網站,各式各樣的數據、記錄、資料立刻就成為彈指之間的事情。你能立刻知道 19 世紀的棒球名將 King Kelly,曾在 1886 年繳出 .388 的打擊率,而這個打擊率跟將近 100 年後 Rod Carew 的單季打擊率,幾乎一模一樣。在 1960 年代,可沒有這麼簡單。

此外,19 世紀的棒球數據,跟後來現代棒球的數據,中間其實有很多被隱藏的差異性。沒錯,Kelly 和 Carew 就記錄上來看,都是打出了 .388 的單季打擊率,但 Kelly「實際上」打得怎麼樣,老實說,還真的沒有人知道,因為 Kelly 當年打的棒球,跟近 100 年後 Carew 打的棒球,可說是完全不一樣。

在 Kelly 的年代,一個打席要出現 6 顆壞球才能形成保送(1887 年那一季,保送甚至都被記成安打);當時打者用的球棒,有一面是平的(有點類似現在的板球球棒);觸身球不算保送,打者得繼續打擊;打者甚至被允許能夠請求投手投高球或低球。

由於記錄紛亂,加上得釐清 19 世紀棒球規則的差異,Neft 和他團隊面臨到的挑戰並不小。他們不只得重新爬梳過去可能有缺漏或不完整的數據資料,把每個球員的逐場數據調出來檢視彙整,還得決定該怎麼處理那些棒球規則不一樣時的記錄。

舉例來說,在死球年代期間(1920 年以前),就至少有 11 種計算投手勝投的方式。對,你沒聽錯,11 種。那這樣就記錄的角度來看,該怎麼定奪?

而且 1960 年代的電腦運算科技,跟現在我們在 Excel 和 Google Sheets 上輸入數字做運算,完全是兩碼子事。Neft 跟他所屬的公司「資訊概念公司」(Information Concepts Inc.),當時所用的電腦,還得採用打孔卡(punched card)來表示數位訊息,從現在來看,這種科技根本是遠古時代的產物。

也因此,Neft 他們做的事情真的很不簡單、工程浩大,而他們最終的產出也十分巨大:多達 2338 頁、重達近 3 公斤的《棒球百科全書》(The Baseball Encyclopedia)。

1969 年版的《棒球百科全書》。

《棒球百科全書》改變人們思考棒球的方式

《棒球百科全書》的問世,就很多層面上都永久地改變了棒球產業和文化。最顯而易見的一點是,光把當時歷史上所有球員的名字和記錄列在書中,就足以激盪起大批美國球迷的懷古之情。

知名美國新聞記者 Jimmy Breslin 就在《棒球百科全書》的書評中寫道:

「打開姓氏字首為 R 的那頁,我找到了『Pete Reiser』(1940 年代布魯克林道奇的知名野手)這個名字。看著那名字,我就像忽然回到了布魯克林的貝佛大道(Bedford Avenue,布魯克林道奇主場艾柏茲球場(Ebbets Field)旁的街道),然後跑到艾柏茲球場。街角上,是右外野的入場區,門口和人行道中間有一點空間。我的腳步緩下來,走到人行道上,從門口看進去球場;從那裡看,距離不到幾英尺的地方,就是中外野深處的草皮,而在賽前打擊練習時間,於草皮上踱步的幾雙腳之中,有一雙就是屬於「手槍彼得」Pete Reiser 的!」

Pete Reiser。

《棒球百科全書》另一個厲害的地方是,它能解答幾乎所有想像得到的棒球問題。根據美國著名記者 Alan Schwarz(他的著作曾被改編成知名好萊塢電影《震盪效應》(Concussion))的棒球著作《數字遊戲》(The Numbers Game),出版《棒球百科全書》的出版社「麥克米倫公司」(The MacMillan Company),原本想在賣該書時,順便行銷可以掛在吧台上的鎖鏈,這樣一來,全美各地的棒球酒吧就都能方便地擺上一本《棒球百科全書》,解決各式各樣的棒球爭論。

如果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棒球百科全書》對於那些能夠花大量時間鑽研數字的棒球痴、棒球狂來說,更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訊來源。透過這本書的資料,他們能解開許多棒球界未解的重大謎團。

舉例來說,在堪薩斯就有一個名叫 Bill James 的年輕人,當時他才大學畢業沒多久、剛卸下軍人身份(曾參與越戰),還不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看到了《棒球百科全書》,花了好多個小時翻閱其中的書頁,找尋大聯盟史上所有曾單季拿下至少 20 場勝投的投手,以及單季曾敲出 .300 以上打擊率的球員。

「沒錯,一個球員一個球員地找。」James 說。(James 後來成為了美國職棒的進階數據之父。電影和知名著作《魔球》(Moneyball)背後的精神,就是起源自 James。)

Bill James。

大哉問:該如何處理記錄的不一致性?

Neft 跟他的研究人員,可是費盡了苦心才完成這本巨作。他們必須找出辦法,釐清過去記錄中的錯誤,解決過去資料當中的不一致性問題。

一個知名的案例是關於 19 世紀名將 Cap Anson 的安打紀錄。

Anson 是 19 世紀美國棒壇的超級巨星,在當時被認為是史上首位累積生涯 3000 支安打的人。而且從當時的記錄看,他不只是單純敲出超過 3000 安而已,而是遠遠超越這個數字(將近 3500 支)。

Cap Anson。

不過《棒球百科全書》的編纂人員真的去調查後發現,Anson 有 423 支安打是在 1876 年以前擊出的,由於國家聯盟(National League)直到 1876 年才成立,所以在那之前的安打都不能算是「大聯盟記錄」;因此,Anson 的生涯安打數掉到了 3055 支。

但真相的揭露還沒結束,還記得本文前面有提到,1887 年那季的保送都被記成安打嗎?那年,Anson 選到了 60 次保送,所以他原本的安打記錄裡面有 60 支,並非真的敲出安打,而是保送;對《棒球百科全書》來說,這數據也需要做修正,因此 Anson 的生涯安打數被下修到了 2995 支。

因為《棒球百科全書》的出現,Anson 從原本「3000 安俱樂部創始成員」,淪為非 3000 安俱樂部成員。

除了 Anson,還有很多早期數據和記錄被修正的案例,像是:Christy Mathewson 原本被視為跟 Grover Cleveland Alexander 併列國聯勝投記錄保持人(373 勝),但被《棒球百科全書》拿掉了 6 勝;Walter Johnson 的勝投數也少了 2 場;時任史上安打王 Ty Cobb 多獲得了 1 支安打(第 4192 支);Honus Wagner 則是被拿掉 15 支安打。

上述這些改變,大部分都只有引發球迷的好奇心,而非怒氣,引發的討論也都沒有達到全國頭條的程度。有些人覺得原本的記錄好好的,為什麼要改來改去,但老實說也沒什麼關係;也有一派人非常樂見《棒球百科全書》所做的努力,認為過去的記錄錯誤就應該被修正。

不過當《棒球百科全書》的編輯群嘗試要給 Babe Ruth 多 1 支全壘打時,情況就變得有點失控了。

「比賽結束之後,就不可能再多得分了。」

在 1969 年的美國體育界,「714」這個數字遠比現在更神聖,所有棒球迷都清楚 714 所代表的意義和神聖程度。那時候,714 就像是個遙不可及的想像。

當年 Willie Mays 雖然已經打出生涯第 600 轟,但也已年滿 38 歲、身手早已大不如前,看起來不太可能追上;而那時 35 歲的 Hank Aaron,累積的全壘打數為 554 轟,感覺有點機會,可是連他自己都對媒體說,沒有興趣追 Ruth 的全壘打紀錄。(當然,Aaron 最終超越了 Ruth,成為新科全壘打王,生涯結算累積 755 轟。)

Ruth 的全壘打紀錄就像寺廟中供奉的最高神像,神聖不可侵犯。

但實際上,Ruth 真正揮出的全壘打數是 715 支。

1918 年 7 月 8 日,波士頓紅襪對克里夫蘭印地安人的比賽,當時仍在波士頓紅襪的 Ruth,於零比零延長賽的十局下半上場打擊。站在投手丘上的投手是未來也會入選名人堂的強投 Stan Coveleski,而 Ruth 的隊友 Amos Strunk 則是攻佔一壘。

Ruth 大棒一揮,把 Coveleski 的球掃越過了右外野的全壘打牆。從當代棒球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發毫無疑問的再見兩分砲,但在 1918 年,那卻只是一支三壘安打,而比賽的結局比數是 1 比 0。

是的,一支三壘安打。

當時的規則邏輯是,比賽在一壘跑者 Strunk 踩踏到本壘時,就已經結束。那場比賽的裁判之一 Hank O’Day 說:「比賽結束之後,就不可能再多得分了。」

1918 年,大聯盟仍處在死球年代,全壘打就跟日本的壓縮機一樣非常稀少,而且也沒有人在注意球員生涯累積了多少支全壘打。對於那時候的球迷和球員來說,被記一支三壘安打跟被記一支全壘打,其實沒有什麼差別。

(補註:要是 Ruth 揮出那支全壘打時,Strunk 在三壘,那麼那一球就會被記成一壘安打。這個規則在 1920 年就被改成現制了。)

《棒球百科全書》的團隊在編纂過程中發現,有 37 支全壘打都類似 Ruth 案例,被閹割成了非全壘打的安打。他們認為,把這些明明已經出牆的球,修改成全壘打,才是最正確的記錄方式。

大聯盟為此特別組成了一個 5 人組成的特別數據委員會,來研究類似的數據認定問題,最後有參與投票的成員一致通過,認為像 Ruth 那樣的球,都應該被改記為全壘打,以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Ruth 在官方認定的數據中,生涯全壘打數變成了 715 支!

不要修改過去的規則!

消息一出,棒球界一片譁然,棒球迷也十分不能接受。當時的輿情就是這樣,你可以改 Anson(本身並不討喜)或其他小咖球員的紀錄,但一旦說到 Ruth,可就由不得你了。

許多報社的專欄位作家都說,這根本是在謀殺棒球記錄;美國知名體育作家 Dick Young,把「多給 Ruth 1 支全壘打」比喻為,試圖將已經被處決的殺人犯 Ruth Snyder 挖出來、企圖讓他死而復生,因為後來紐約州廢止了死刑(也就是不應該因為後來更改的規定而去溯及既往的意思)。

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樣做會引發一連串難以收拾的效應,因為過去跟現在的棒球規則差異之處實在太多,如果要做修正根本修正不完,而且也有很多細節早已不可考。

舉例來說,1930 年以前還沒有所謂的場地二壘安打,在界內區彈地然後越過全壘打牆的球,也算全壘打。沒有人知道 Ruth 生涯有多少全壘打,事實上是現在的場地二壘安打。而且美職早期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把打到界外標竿的球記為二壘安打而非全壘打,若要以現在的規則去回溯,把早期那些應該是全壘打的標竿球挖出來,也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對於修改 Ruth 全壘打紀錄這件事感到最反感的人,莫過於當時在聯盟主席辦公室工作的 Joe Reichler。

Reichler 是當時 5 人特殊數據委員會的成員之一,但他並沒有參與到 Ruth 全壘打紀錄修訂的投票,因為他那時候人在日本談生意。當他回到美國發現這件事時,為之震怒,表示道:「棒球特殊數據委員會授權那些電腦運算人員的目的,是蒐集資料、研究資料、修正明顯錯誤的記錄、找尋散佚的數據、清除灰色地帶,而不是去修改過去採用的規則、扭轉歷史。」

Reichler 要求重新投票,並在二次投票前,成功說服了 2 位委員會成員倒戈:國聯的 Dave Grote 和美國棒球作家協會的秘書長 Jack Lang。二次投票結果出爐,「維持 714」的 3 票打敗了「改成 715」的 2 票,就這樣,Ruth 的生涯全壘打紀錄在經歷一個禮拜的「變臉」後,又被改回了 714 支。

所以 Ruth 生涯到底打了幾支全壘打?

「維持派」的勝出,代表支持「棒球數據是歷史一部分」的論點,戰勝了「修正主義的回溯既往」,所以後來,Mathewson 也拿回了他被刪去的 6 勝、Anson 重返 3000 安俱樂部、Cobb 的生涯安打數也被修回成 4191 支。

這些因為以當代規則溯及過往而被更改的數字,在經歷了一週的《棒球百科全書》之亂後,大部分都回到了棒球迷原本熟悉的樣貌,並且一路流傳至今、永駐在棒球愛好者的腦袋中。

即便 Babe Ruth 在實際上或許真的敲出了 715 全壘打,但在記錄上,他就是累積 714 轟,而後世的棒球迷似乎也沒什麼意見。每個時代有屬於每個時代的規則和適用的數據記錄方式,忠實保留每個時代的記錄精神,現在看來應該就是美國職棒球界,對於數據記錄所採取的態度和做法。

所以說,「棒球之王」Babe Ruth 生涯到底打了幾支全壘打?

若我來回答,我會說:「還是大家所記得的 714 轟吧!」

 

*本文故事參考自大聯盟官網特約作家 Joe Posnanski 的文章:

Did Babe Ruth actually hit 715 homers?

 

延伸閱讀

洋基傳奇巨星Babe Ruth場上風光 場外居然是怕老婆的渣男?

<<隊史最佳九人系列>>紐約洋基隊

棒球之王Babe Ruth-洋基球史20大球星(01/20並列)

貝比魯斯--神獸級季後賽強投?!

Babe Ruth「二刀流」時期的卓越表現

何必是真實:Babe Ruth的「預告全壘打」

【經典語錄】 -- Babe Ruth

 

歡迎追蹤我的個人粉絲專頁,以及 IG 帳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