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作弊偷暗號而蒙塵的大聯盟經典時刻:紐約巨人1951年的大逆轉和Thomson的驚世一轟
大聯盟 2021 年例行賽的尾聲階段,我們看到了美聯外卡爭奪戰的白熱化和激烈競爭,還有國聯紅雀隊 17 連勝振翅高飛搶下外卡席次,引發球迷之間的高度關注。過去我們也曾看到 2011 年充滿戲劇性的季後賽席次卡位戰、2007 年落磯隊球季最終 14 戰贏了 13 場擠進 10 月棒球、2018 年國聯中區和西區都要加賽一場才能決定季後賽參賽隊伍的緊繃情景。
大聯盟例行賽尾聲的分區龍頭爭霸和季後賽席次之爭,往往能創造令人難以忘懷的經典時刻。
不過若說到大聯盟 100 多年來的歷史中,最常被傳頌的史詩級季後賽席次之爭,肯定少不了 1951 年的紐約巨人,以及巨人球員 Bobby Thomson 在跟道奇 3 戰加賽的最終戰,所轟出的那發再見三分砲。
那支三分砲,不僅奇蹟似地把巨人打進世界大賽(當年的季後賽就只有世界大賽,參賽隊伍就是兩聯盟的例行賽冠軍),也被媒體冊封了一個非常具指標性意義的名號——「全世界都聽到的一轟」(The Shot Heard ‘Round the World)。
然而,巨人當年在下半季大幅翻轉戰績、從落後道奇超過 10 場勝差一路拚到逆轉登頂的神格化故事,來到 21 世紀之後,被蒙上了一層陰影。2001 年《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篇報導,證實了1951 年巨人運用不道德手段偷暗號的長年傳聞是真的,使得他們當年的神奇之旅,地位不再像過往那麼崇高、那麼光輝耀眼。
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聊聊,1951 年紐約巨人的不可思議大逆轉、那支「全世界都聽到的一轟」,以及這個經典時刻是怎麼樣蒙塵的。
不是道奇對手的巨人
1951 年 7 月中,布魯克林道奇在國家聯盟排名第一,而且是遙遙領先,距離第二名的紐約巨人達 7.5 場勝差(當時大聯盟還沒有分區,所以要搶下所屬聯盟的最佳戰績,才能挺進世界大賽)。
那個時期的道奇實力很強,才在 1947 和 1949 年拿下國聯冠軍,1950 年也只與世界大賽門票擦身而過。他們的陣容星光熠熠,光是打線就有 4 名會在未來入選名人堂的球員——Jackie Robinson、Pee Wee Reese、Duke Snider、Roy Campanella,另外還有像 Gil Hodges 和 Carl Furillo 等明星級選手。
1951 年的道奇隊,在打擊率、上壘率、長打率、得分、安打、二壘安打、全壘打、盜壘等主要進攻項目,都居國聯之首,而且總得分也比其他隊多了至少 74 分。投手部門也毫不含糊,先發輪值中有 2 名單季 20 勝的投手——Don Newcombe 和 Preacher Roe,以及紳士強投 Ralph Branca。此外,道奇還有 Clyde King、Carl Erskine、Clem Labine 等能夠先發也可中繼後援的多功投手。

傳統名門巨人一向把自己視為道奇的主要對手,但事實上,當時的巨人已經有超過 10 年的時間,戰力和表現都不是很好。來到 1951 年,巨人好不容易靠著他們從黑人聯盟挖來的一些選手——已經有點年紀但火力依然豐沛的 Monte Irvin、年僅 20 歲且潛力無窮的 Willie Mays,開始逐漸打出競爭力,可仍舊不是強敵道奇的對手。
為了突破,不擇手段
1951 年 7 月 19 日,為了突破難以企及道奇隊的困境,巨人總教練 Leo Durocher 召集了他的球員開會,並在會中宣佈了一項全新計劃。Durocher 認為透過這個新計策,巨人能就此擺脫「戰績不夠亮眼」的標籤束縛。
作家 Joshua Prager 曾撰寫《The Echoing Green》這本探討 1951 年巨人隊作弊案的書籍。根據 Prager,Durocher 透露他們的教練之一 Herman Franks 比賽中會駐紮在中外野的總教練的辦公室(當時巨人的主場為格局特殊的馬球球場(Polo Grounds)),從那兒拿望遠鏡窺探客隊對手的捕手暗號。Franks 獲取暗號後,會運用一套鈴聲系統,把對方會投什麼球的資訊,立刻傳遞給人在外野牛棚的捕手 Sal Yvars,然後 Yvars 再從牛棚區打暗號給打擊區的打者。
如果 Yvars 把手中的球往空中拋再接住,那對方投手下一球就會是變化球;反之,如果 Yvars 沒有拋球,把球握在手中,那下一球就會是速球。
這套偷暗號的體系對當年的巨人隊有多大的幫助?老實說很難斷定。沒錯,巨人確實就是從 7 月 19 日之後開始瘋狂贏球(7 月 19 日之前戰績為 47 勝 41 敗,之後則打出 51 勝 18 敗),而且揮出「全世界都聽到的那一轟」的打者 Bobby Thomson,打擊成績也是在 719 之後大躍進:
719 之前 Thomson 的打擊數據:317 打席、打擊三圍 .237/.337/.482、16 轟、49 打點
719 之後 Thomson 的打擊數據:286 打席、打擊三圍 .357/.441/.652、16 轟、52 打點

然而,若你去看巨人團隊的打擊數據,會發現他們其實在 719 之前的成績還比較好(719 之前 OPS .770,之後則為 .758)。真正使巨人球季後半戰績突飛猛進的關鍵,反倒在於不會受惠於偷暗號的投手群。
719 前,巨人投手群在 88 場比賽中繳出 4.02 的防禦率、挨 91 轟;而 719 後,他們 69 場比賽內投出超優質的 2.91 防禦率,且只被打了 57 轟。投手投球內容整體大幅度的提升,才是真正促使巨人隊在下半季戰績進步的原動力。
全世界都聽到的一轟
雖然當時大聯盟並沒有規則禁止所謂的「運用科技系統性地偷暗號」,也就是巨人隊所採取的偷暗號手段,但巨人球員自身都非常清楚,他們做的事情就是作弊。就算你事後看數據說:「你看,用作弊手段偷暗號好像根本沒有幫助阿。」也很難獲得諒解或抹去作弊者身上的污點。
後來,儘管巨人在 8 月份一度落後道奇 13 場勝差,但他們一直贏球,幾乎任何球隊都擋不住他們,9 月份巨人打出 20 勝 5 敗的佳績,追上了道奇,完成不可思議的戰績追趕。也因為巨人在打完當時規定的 154 場例行賽後,跟道奇打成戰績上的平手,國聯特別額外舉辦了一個 3 戰 2 勝制系列賽,來決定最終的聯盟冠軍贏家。
第一戰兩隊在道奇主場——艾柏茲球場(Ebbets Field)——對決,巨人以 3 比 1 拿下。第二戰回到巨人主場馬球球場,巨人徹底被道奇先發投手 Clem Labine 封鎖,一分未得,而且投手群被攻下 10 分,以 0 比 10 慘敗。
決定性的第三戰,依然在馬球球場舉行,道奇到九局上打完仍有 4 比 1 的 3 分領先,接著巨人的 Al Dark 和 Don Mueller 接連敲出安打,一出局後 Whitey Lockman 掃出一支帶有 1 分打點的二壘安打,讓比數來到 2 比 4,最後就是 Bobby Thomson 那支「全世界都聽到的一轟」終結比賽,也讓巨人完成令人難以置信的超級逆轉,從道奇手中搶走國聯冠軍。(巨人在那年世界大賽輸給洋基,沒有奪下年度總冠軍。)
巨人隊播報員 Ernie Harwell:「這球出去了!」
道奇隊播報員 Red Barber:「這球被打得紮實,飛到左外野深處,這是一支全壘打!」
Harwell 的搭檔 Russ Hodges 則是不斷地大喊:「巨人拿下國聯冠軍了!巨人拿下國聯冠軍了!巨人拿下國聯冠軍了!.......」
無論是否有用,有作弊是事實
到底巨人在下半季的偷暗號計策,成就了多少他們在下半季的驚奇?還有 Thomson 的全壘打是否也是偷暗號的成果?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
Yvars 說在 Thomson 揮出全壘打前,他有對 Thomson 打出下一球會是直球的暗號;Thomson 自己則說他沒有看到 Yvars 有做暗號;至於挨轟的投手 Ralph Branca 則是保有他一貫的優雅格調,並不是很在意巨人似乎有在偷暗號的行為,他說:「就算 Thomson 知道下一球是甚麼,他也要打得到才行。」
在 2001 年以前,如果你問資深的美國職棒球迷,棒球史上最偉大的一刻是哪一個,有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就是 Bobby Thomson 那支「全世界都聽到的一轟」。雖然 20 世紀下半葉球界一直都有傳聞說,當年巨人有採用作弊偷暗號的行為,但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被證實。直到 2001 年,《華爾街日報》蒐羅了當年巨人隊成員的證詞,並刊出報導,才證實了巨人隊當年用不當手段偷暗號的行徑,而不少人也因此開始改變他們的想法。
儘管直到現在,每當談到美國職棒史上不可思議的事情,巨人在 1951 年下半季的大暴走和 Bobby Thomson 的全壘打,總還是會被提起,不過因為偷暗號的行為難免會被蒙上一層陰影,不再像早年那樣被大力地歌頌和稱讚。
*本文內容主要參考自《The Athletic》的文章:60 Moments: No. 13, The Shot Heard ’Round the World
延伸閱讀
大聯盟史上最狂逆轉勝:印地安人克服12分落後擊敗116勝水手
大聯盟史上最難堪的明星賽:讓主席顏面掃地的2002年仲夏夜和局
零職棒經驗,也能打大聯盟?Allan Travers「一日大聯盟」的傳奇故事
歡迎收聽全球首個中文的大聯盟 Podcast:《Hito 大聯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