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4月份 Cody Bellinger開季暴走三大關鍵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洛杉磯道奇一壘手 Cody Bellinger 開季至今火燙打擊手感停不下來,今天(29 日)揮出本季第 14 轟,成為大聯盟史上僅僅第 4 位在 5 月份前就扛出 14 發紅不讓的選手,追平 2006 年的 Albert Pujols、2007 年的 Alex Rodriguez 和今年的 Christian Yelich。

Bellinger 跟國聯衛冕最有價值球員 Yelich 一樣,都在本開季打出令人瞠目結舌的打擊數據,而 Bellinger 的成績甚至比 Yelich 更好,照目前的情況看來,如果 Yelich 今年想爭取國聯 MVP 的二連霸,那 Bellinger 極有可能是他最大的敵手。

以下是兩者截至 29 日的打擊數據:

Bellinger:103 打數、打擊率 .427、14 發全壘打、36 打點、5 盜壘、進攻指數 1.413

Yelich:102 打數、打擊率 .353、14 發全壘打、34 打點、6 盜壘、進攻指數 1.264

儘管在長打的數字上兩人的發揮差不多(兩者的純長打率(長打率減打擊率)差異並沒有大,Bellinger .486、Yelich .451),但兩人在出賽數和打數幾乎一樣的情況下,Bellinger 的打擊率和安打數卻明顯優於 Yelich,而這也是 Bellinger 目前在全聯盟各大打擊數據排行榜皆位居首位的一大關鍵。

Bellinger 前年剛上大聯盟時,才不過 21 歲,以華麗、高仰角的大軌跡揮棒和高全壘打產量震撼棒壇,132 場比賽就揮出 39 發全壘打,輕輕鬆鬆抱走國聯新人王;去年,Bellinger 被道奇球迷賦予高期待,卻似乎遭遇輕微的二年級生撞牆期,儘管全勤出賽、減低三振率,且擊球初速還有所增加,但大部分打擊數據卻都面臨衰退,尤其是全壘打產量衰退的最為明顯,從 39 支下降到 25 支。來到今年,Bellinger 似乎又找回了前年狂轟全壘打的手感,甚至還以前所未有的高頻率擊出安打,締造開季首月的亮眼成績單。

Bellinger 目前在全聯盟的打擊率榜、全壘打榜、打點榜、得分榜、上壘率榜、長打率榜、進攻指數榜和安打數榜,全都排名第一,可說是正徹底主宰大聯盟的投手。如此優異、甚至有點超現實(打擊率竟高達 .427!)的開季,也不禁令人好奇,Bellinger 到底是怎麼使打擊數據躍進,不僅比去年進步,還超越他新人球季讓他奪得國聯新人王的頂級水準?

簡單分析、彙整,Bellinger 本季的打擊有三大轉變,使得他的打擊率和長打火力一同提升:

一、選球大進步、出棒把握度大增

今年以前,Bellinger 的三振率跟保送率分別為 25.2% 和 11.3 %,兩者都高於聯盟平均一些,代表 Bellinger 雖然比一般打者更容易被三振,但也比較會選保送。2019 賽季,Bellinger 的三振率和保送率皆有顯著進步,來到 11.3% 和 13.8%,而其中他大砍超過 10 個百分點的三振率尤其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Bellinger 本季的選球能力大幅進步,而且出棒的把握度大增,連帶使他的三振率下降、保送率上升、擊球率上漲。在投手對他投出的好球數量跟往年差不多的情況下,Bellinger 對壞球的追打率顯著銳減,從去年的 29.1% 下降到今年的 22.1%。

此外,他的球棒控制能力似乎有所進步,愈來愈能夠確保自己每次的出棒都能打到球,他對好球帶內球的擊球率從去年的78.6%,上升到本季的 88.6%,另外,他對壞球的擊球率進步得更是明顯,從 61% 劇增至 83.6%,揮棒落空率(揮棒落空次數/總球數)也從 12.3% 陡降至 5.3%。

由此可見,Bellinger 的選球能力變好,讓他更能夠避免追打壞球、挑選好球帶內的球做攻擊,而他只要出棒,通常都能打到球,不管好球還是壞球的擊球把握度都有所提高,顯示他的球路辨識能力、球棒控制狀態皆相當不錯。這些數值和能力的進步,都可以幫助 Bellinger 減少三振、提高打擊率

二、降低擊球仰角、更重視平飛球

Bellinger 前兩年都是擊球仰角高於聯盟平均、屬於飛球型態的打者,盡量把球往空中打,希望能藉由本身強大的揮棒力量,爭取更多全壘打。不過追求飛球和高仰角是一把雙面刃,雖能增加全壘打出現的機率,但也會降低打者的打擊率,因為沒有飛出全壘打牆的飛球,形成安打的機率遠低於平飛球和滾地球。

來到今年 Bellinger 似乎意識到,他的揮棒力量和長打能力已經很不錯,自己前兩年打擊上的最大盲點其實在於三振偏多、擊球率不夠理想(去年整體擊球率 72.4%,低於聯盟平均 76.9%),飛球太多也減損了他的打擊率和上壘率,因此與其再維持高仰角和追求全壘打產量的思維,他或許更需要的提高擊球把握度、增加擊球品質,多打到一些球、多產出高品質的擊球,帶動打擊率的增加,如此才能對其整體進攻產能,起到更有感地提升效果。

所以 Bellinger 本季的擊球仰角顯著減少,從生涯前兩季的 16.5、16.1 度,下降到今年的 12.1 度,不過仰角減少的同時,Bellinger 也還是能避免把球往地上打,所以 Bellinger 不僅是飛球比例下降,滾地球率也跟著下降。Bellinger 的平飛球比例因此大增,出現頻率幾乎是去年跟前年的兩倍,從約 18%,暴漲到本季的 34.8%

在滾地球、平飛球和高飛球的三種擊球型態中,平飛球是安打出現頻率最高、進攻破壞力最強的型態。2018 年賽季,儘管大聯盟總體平飛球創造的全壘打數量遠低於高飛球,但其平均進攻指數達到 1.532,遠高於高飛球的 .853。Bellinger 本季的平飛球比例大幅增加,毋怪他的打擊率和進攻破壞力都有所提升,而全壘打產量也在他沒有刻意追求高仰角的情況下連帶增加了。

三、更強調拉打

或許你會好奇,為什麼 Bellinger 的擊球仰角變小,飛球比例也下降,但本季的全壘打頻率卻來到史詩級的高點?這除了跟他的擊球率提高有關之外(打到的球變多,全壘打出現的數量也會跟著增加),他的擊球力道變強、擊球品質提升也是一大關鍵,畢竟全壘打的必要條件不僅是要有一定的仰角(28 度最有可能形成全壘打)而已,也要有足夠的擊球初速跟品質。

而要達到更好的擊球初速跟品質,在選手自己提升肌肉爆發力跟加強重量訓練之外,就是提高拉打比例了。一般來說,拉打比推打更能製造較佳的擊球速度跟品質,所以拉打比例的增加,照理來說也能夠提高選手的擊球強度。

Bellinger 本季非常強調拉打,拉打比例從去年的 45.2%,上升到今年的 55.1%,搭配上更強調紮實集擊球的平飛球式揮棒型態(通常平飛球的擊球初速會比飛球快),這或許就是 Bellinger 本季平均擊球初速從 89.7 英里爬升到 93.8 英里的原因之一,而連帶的作用是,Bellinger 今年初速落在 95 英里以上的強擊球比例暴增,從 38.6% 上漲到 56.2%,換句話說,他本季超過一半的擊球,初速都在 95 英里以上,相當驚人。

明顯上升的擊球初速,加上平均仍有在 12 度左右的擊球仰角,使得 Bellinger 本季能在仰角下降的狀況下,依然繳出非常好的全壘打頻率數字(平均每 7.4 打數就要開轟)。

由上述可見,Bellinger 本季各項打擊數據和成績的全面提升並非僥倖。當然,他那高達 41.9% 的飛球出牆率(聯盟平均僅 12.7%)和 .385 的場內球安打率 BABIP(聯盟平均僅 .296),都會隨著賽季進行、打擊樣本數增加而慢慢回歸較為正常的水準,使他目前看起來非常可怕的打擊數據下降一些,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年僅 25 歲的 Bellinger 正在進化中,還有進步空間邁向更高的巔峰水準。

或許 Bellinger 沒辦法維持目前遠超過 4 成的打擊率直到季末,成為大聯盟自 1941 年的 Ted Williams 之後首位單季 4 成打擊率的「四割男」,但筆者可以帶著蠻高的信心說,Bellinger 今年的整季打擊率會有所進步,有機會締造生涯首個 3 成打擊率的賽季。


(撰文:李秉昇)

原文刊登於 FOX 體育台官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