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艇牧田挑戰大聯盟 昔日美職下勾名投作典範

上個周末,現年33歲的日籍下勾投手牧田和久,默默成為這個冬天繼大谷翔平之後,第二位透過入札制度進軍美職的日職球員。牧田在日職效力七季的母球團西武獅,允許他在取得海外自由球員資格前,提前獲得西進大聯盟的機會,將他放上入札制度,而坐落美國西岸的聖地牙哥教士隊,則付出50萬美金的入札金代價,取得與牧田的議約權,最終以兩年400萬美金的合約簽下這名獨樹一幟的下勾投手。

無論在日職還是美職,下勾投手都是稀有動物,並不多見。除了牧田,過去20年來日本最為人所知的下勾投手,大概就是號稱「出手點世界最低」的退役名將渡邊俊介。渡邊不僅叱吒日職多年,還曾在2013年赴美挑戰大聯盟,雖然最後沒能成功,但他昔日在日職累積的成就及屢次在國際舞台的發揮,都讓他聞名於國際棒壇。美職方面,據歷史資料顯示,自1901年至今一共有大約8600名投手曾在大聯盟製造至少一個出局數,但在這些投手中,卻只有不到60人曾採用過下勾投法。


要澄清的一點是,筆者在此所指的「下勾」,只包含低肩側投、潛水艇式等,出手點在水平面之下的低手投法,因此擺臂路徑幾乎跟水平面重疊、看起來貌似低肩側投的純側投,像希謝克(Steve Cishek)、史密斯(Joe Smith)、吉文斯(Mychal Givens)等投手,皆不屬於此類。下勾投手的共同特色除了稀有,就是他們的發跡背景都相當類似,絕大多數都是球速不快、天賦條件不佳、為求生存而被迫改變投球姿勢的選手,這種轉變模式也跟蝴蝶球投手有異曲同工之妙。


下勾投法不符合人體工學機制,不易施力。棒球發明初期曾規定投手只能用下勾投法,目的就是為了避免投手球速太快,讓打者難以打擊。1872年該規定廢除後,較自然、好施力的上肩投法立刻成為主流,儘管仍有部分投手採下勾姿勢,但都屬於極少數。下勾投法因此漸漸變成少見且奇特的棒球技藝,成為平庸投手尋求改變、建立獨特性、創造新契機的最終手段之一。


採用下勾投法的投手,投球數據大多呈類似的趨勢,可歸納出四大特點:


一、滾地球率極高。因為下勾投法的球出手後,自然旋轉方向呈現「上旋」(topspin),與上肩投法的「下旋」(backspin)相反,所以球大多會在進壘前開始明顯下沉。這樣的球質特性也讓下勾投手不易被打全壘打。


二、球速非常慢。下勾投法本身不符人體力學機制,難以順暢施力,選手為避免手臂過度疲勞受傷,只得犧牲球速,也因為球速慢,下勾投手往往得靠精準控球在好球帶下緣討生活,以避免慢速球路上飄慘遭重擊。


三、三振率極低。因為球速不快,所以下勾投手的心態大多是投給打者打,以讓打者打不好或製造滾地球為主要謀生手法,不追求三振。


四、大多十分耐投。近年有多份研究顯示棒球投手手臂容易出狀況,「太過用力丟擲」比「用球數過高」更可能是主要肇因。下勾投手本來就不追求球速,施力大小比上肩速球派投手「養生」,所以可能因此受惠,手臂和肩膀的傷病情形較少。


當然並非所有下勾投手都同時具備上述四個特點,每個人的實際狀態因人而異,但幾乎每一位都至少符合兩項。舉例來說,牧田2017年在日職的平均速球球速只有128.8公里(80英里),是去年日職所有投至少60局的投手中第二慢的球速,此外,他平均每九局的三振人次也只有5.0,遠低於太平洋聯盟的平均值7.4。然而,牧田的滾地球率只有大約50%左右,並沒有達到典型下勾投手的水準。


以下介紹五位大聯盟歷史上典型的下勾投手,透過更多實際案例,讓各位讀者更加了解這些平時大多為人所忽略、不太受主流棒球圈重視的球員。


齊格勒(Brad Ziegler)

投球局數643.1局/ERA2.61/K/9值6.0/滾地球率66.1%/直球均速84.9英里/HR/9值0.34


現年38歲的齊格勒,是大聯盟現役最著名的潛水艇式投手。直到2006年才因成績不夠突出而被改造為下勾投手的他,是少數在小聯盟聽從教練團指示大改投球姿勢、最終還能於大聯盟獲得成功的球員。撇除2017年防禦率暴增的情況,齊格勒從2008大聯盟菜鳥年到2016年的投球內容一直都非常精采、穩定。此外,齊格勒最厲害的成就在於,其球涯(包含2017年在內)的通算被全壘打率極低,平均每九局只會被打0.34支(10年生涯只被敲24轟),為大聯盟史上1328名投至少600局的投手中,表現最佳者。


下勾投手的一大罩門是,面對反方向的打者(右投 vs. 左打、左投 vs. 右打)通常表現不佳,而齊格勒生涯前四年也有類似的問題。但在2012年,齊格勒發展出一顆能對付左打的變速球,效果其佳,大幅改善對上左打的成績,讓他成為史上投球數據最好、最全面的下勾投手之一。


布拉佛德(Chad Bradford)

投球局數515.2局/ERA3.26/K/9值5.46/滾地球率63.7%/直球均速80.7英里/HR/9值0.49


布拉佛德是知名棒球著作《魔球》(Moneyball)裡面提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下勾投法非常極端,出手點幾乎和日本的渡邊俊介一樣低。當年運動家重用投球成績不差、但因投球姿勢怪異而不受白襪信任的布拉佛德,讓他原本看似即將夭折的職棒生涯,起死回生。獲得表現機會後,布拉佛德在2001和2008年間,成為相當優質的中繼投手,繳出非常好的滾地球率和極低的被全壘打率。2009年後,當時35歲的布拉佛德在沒有大聯盟球隊對他示好的情況下,選擇結束12年的大聯盟生涯。


麥爾斯(Mike Myers)

投球局數541.2局/ERA4.29/K/9值7.13/滾地球率54.2%/直球均速80.6英里/HR/9值0.96


麥爾斯是大聯盟史上極少數的左下勾投手,也是王建民還在洋基時,條紋軍相當倚重的牛棚左投戰將。雖然整體壓制力不如上面兩名右下勾投手,但麥爾斯的三振率算是下勾投手當中相當出色者,這可能跟他大多時候都被派上場對付左打者有關。左打者面對麥爾斯詭譎的出手角度和欺敵效果顯著的橫移滑球,幾乎完全無法招架,對他的平均打擊率只有.219,而且被三振率達24.2%,相較於右打者對麥爾斯的成績(打擊率.300、被三振率僅11%),有明顯落差。


昆瑟貝瑞(Dan Quisenberry)

投球局數1043.1局/ERA2.76/K/9值3.27/滾飛比1.48(聯盟平均約0.8)/直球均速約80英里出頭/HR/9值0.5


昆瑟貝瑞是史上最偉大的下勾終結者,就算球速毫無威脅性且三振率極低,他還是有辦法在生涯前七個賽季(1979~1985年)五度奪得聯盟救援王頭銜,而且還兩度在賽揚獎票選中高居第二。昆瑟貝瑞也是1985年皇家獲得隊史首冠時重要的功臣與球隊核心成員。要不是1998年遭突如其來的腦癌襲擊,45歲就英年早逝,他應該能把下勾投法的奧義傳授給更多年輕後輩。


特寇維(Kent Tekulve)

投球局數1436.1局/ERA2.85/K/9值4.88/滾飛比1.25/直球均速約85英里/HR/9值0.4


特寇維是下勾投手耐投特性的最佳代表,1989年退休時,他生涯累積的1050場投手出賽,為當時大聯盟史上第二多。此外,特寇維曾在三個不同賽季出賽達90場、主投超過100局,這在現今中繼後援投手一季負擔70場、70局就算超高工作量的年代裡,實在難以想像。特寇維不僅是海盜70年代強盛時期的主力牛棚投手,也是那時全聯盟對球隊貢獻度最高的後援投手之一。1979年海盜奪得世界大賽冠軍的最後一球,就是由特寇維所投出。

留言